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30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换挡杆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驱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套设于所述换挡杆上,所述换挡轮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与驱动轮相啮合;每个所述电调组件分别包括电调轮和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电调轮传动连接,所述电调轮与所述换挡轮相啮合。套设于换挡杆上的连接件在换挡杆的轴向上移动,带动始终啮合的换挡轮和驱动轮,使换挡轮与任意一个电调轮啮合实现换挡,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利用换挡组件切换不同的电调件进行换挡,摒弃复杂繁琐的调节结构,有益于降低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中,需要对基站天线的辐射角进行调整以覆盖不同的移动通信区域,通常是利用天线传动机构也即远程电调装置对天线进行调节。当前市场上的基站天线移相器大部分是一个电机驱动一个移相器,在基站天线多频段、小型化的趋势下,一个电机驱动一个移相器的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天线的发展需求,急需一种可以满多频段天线需求、体积更小和成本更低的天线换挡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更低的电调天线换挡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换挡组件、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电调组件;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杆、连接件和换挡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换挡杆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驱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套设于所述换挡杆上,所述换挡轮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与驱动轮相啮合;每个所述电调组件分别包括电调轮和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电调轮传动连接,所述电调轮与所述换挡轮相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套设于换挡杆上的连接件在换挡杆的轴向上移动,带动始终啮合的换挡轮和驱动轮,使换挡轮与任意一个电调轮啮合实现换挡,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利用换挡组件切换不同的电调件进行换挡,摒弃复杂繁琐的调节结构,有益于降低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细节A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图5为图4中细节B的放大图。标号说明:1、机架;2、换挡组件;21、换挡杆;22、连接件;23、换挡轮;3、驱动组件;31、驱动杆;32、驱动轮;33、第一驱动件;34、第二驱动件;4、电调组件;41、电调轮;42、螺杆;43、电调件;431、套筒;432、定位块;44、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套设于换挡杆上的连接件在换挡杆的轴向上移动,带动始终啮合的换挡轮和驱动轮,使换挡轮与任意一个电调轮啮合实现换挡。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换挡组件2、驱动组件3和至少两个电调组件4;所述换挡组件2包括换挡杆21、连接件22和换挡轮2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和驱动轮32;所述驱动杆31与所述换挡杆21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32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杆31上,所述驱动轮3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22的一端,连接件22的另一端可移动套设于所述换挡杆21上,所述换挡轮23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接件22上并与驱动轮32相啮合;每个所述电调组件4分别包括电调轮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与所述电调轮41传动连接,所述电调轮41与所述换挡轮23相啮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换挡杆的自转可驱动连接件在其轴线上移动,连接在连接件上的换挡轮和驱动轮随连接件移动至相对应的位置与电调轮啮合,完成换挡后驱动轮在驱动杆的驱动下,继而带动换挡轮和电调轮转动。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套设于换挡杆上的连接件在换挡杆的轴向上移动,带动始终啮合的换挡轮和驱动轮,使换挡轮与任意一个电调轮啮合实现换挡,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利用换挡组件切换不同的电调件进行换挡,摒弃复杂繁琐的调节结构,有益于降低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换挡杆2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连接件22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由上述描述可知,换挡杆与连接件通过螺纹传动配合,传动更高效。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31为菱柱,所述驱动轮32的内壁与所述驱动杆31的外壁相贴合。由上述描述可知,菱柱状的驱动杆在于驱动轮配合时,防止驱动轮出现松动。进一步的,所述电调组件4还包括电调件43,所述所述电调件43套设在所述螺杆42上并沿所述螺杆42可移动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换挡组件和驱动组件对电调件自由调节,电调件可与外部器件相连接,应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的,所述电调件43包括固定连接的套筒431和定位块432,所述套筒431套设在所述螺杆42上,所述套筒43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杆42相适配的螺纹,所述机架1上设有沿所述螺杆42轴向设置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432远离所述套筒431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槽伸出所述机架1。由上述描述可知,螺杆驱动定位块,在定位槽的限位下可实现直线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3和第二驱动件34,所述第一驱动件33驱动所述驱动杆3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4驱动所述换挡杆21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33和第二驱动件34均为电机。由上述描述可知,电机驱动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且工作状态稳定可靠。进一步的,所述螺杆42的轴向与所述换挡杆21的轴向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电调组件4还包括锥齿轮44,电调轮41通过所述锥齿轮44与螺杆42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锥齿轮提供了多种可选的连接结构,实用性更强,有益于减小螺杆与换挡杆组成整体结构的体积。进一步的,所述电调轮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调轮41呈上下两排设置,位于上排的电调轮41与位于下排的电调轮41交错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电调轮可实现天线换挡机构调控、切换多个不同的档位,应对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换挡组件2、驱动组件3和至少两个电调件43;所述换挡组件2包括换挡杆21、连接件22和换挡轮2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和驱动轮32;所述驱动杆31与所述换挡杆21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32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杆31上,所述驱动轮32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22的一端,连接件22的另一端可移动套设于所述换挡杆21上,所述换挡轮23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接件22上并与驱动轮32相啮合;每个所述电调件43分别包括电调轮41和螺杆42,所述螺杆42与所述电调轮41传动连接,所述电调轮41与所述换挡轮23相啮合;详细的,所述螺杆42的轴向与所述换挡杆21的轴向垂直设置。具体的,所述电调件43还包括锥齿轮44,电调轮41通过所述锥齿轮44与螺杆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调轮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调轮41呈上下两排设置,位于上排的电调轮41与位于下排的电调轮41交错设置,螺杆42的轴向与所述换挡杆21的轴向垂直设置更能减小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体积,降低电调天线换挡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所述换挡杆2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连接件22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容易理解的是,在换挡杆21转动时,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并且连接件22连接在平行设置的换挡杆21和驱动杆31上,可使连接件22在换挡杆21的轴向上做往复的直线运动。可选的,所述驱动杆31为菱柱,所述驱动轮32的内壁与所述驱动杆31的外壁相贴合,优选的,所述驱动杆31为截面为矩形的四菱柱,该驱动杆31与内壁相匹配的驱动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挡组件、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电调组件;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杆、连接件和换挡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换挡杆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驱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套设于所述换挡杆上,所述换挡轮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与驱动轮相啮合;每个所述电调组件分别包括电调轮和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电调轮传动连接,所述电调轮与所述换挡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挡组件、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电调组件;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杆、连接件和换挡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换挡杆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驱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套设于所述换挡杆上,所述换挡轮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与驱动轮相啮合;每个所述电调组件分别包括电调轮和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电调轮传动连接,所述电调轮与所述换挡轮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调天线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菱柱,所述驱动轮的内壁与所述驱动杆的外壁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调组件还包括电调件,所述所述电调件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沿所述螺杆可移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锐余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