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07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包括胸壁结构、肋弓结构、安装在肋弓结构的舵机和安装在舵机输出端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上端与胸壁结构一端下侧面的凸出部压触,所述胸壁结构的另一端套装在肋弓结构的突出钉头,所述舵机驱使摆动杆左右摆动后,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舵机左右摆动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人教学教具技术研究领域中的一种仿真运动结构,特别是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呼吸作为急救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医护人员所需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是普通大众所需掌握的一项实用技能。在人工呼吸训练模型上经常练习或者训练,已经成为医护在校人员、在职进修人员和普通大众快速练习掌握人工呼吸急救技能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人工呼吸训练模型一般采用气囊作为呼吸运动的模拟,由于气囊的局限性,其不能真实地反馈出人体肺部的实际动作或者状态。另外,由于人工呼吸训练模型一般安装在胸弓模拟教具上,因此,胸弓模拟教具的模拟也会影响人工呼吸训练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现有技术中的胸弓模拟教具,通常包括与人体胸骨轮廓心态相近的胸弓弹簧,该胸弓弹簧包括多根平行布置弓形的弹簧簧片,在胸弓弹簧围起的模拟胸腔内设置有导向机构,胸弓弹簧的上端与下端设置有上限位片与下限位片,导向机构包括一导套以及位于导套内的导杆,导套与导轨分别安装在上限位片和下限位片。在教学时,从上往下按压胸弓弹簧,胸弓弹簧受压时沿垂直方向运动的,然而该运动与人体实际运动变形不一样。在侧向力作用下,胸弓弹簧的形变时受支撑柱、导柱或导杆的限制或变形方向受限。该现有技术中的胸弓教具,在反复按压过程中,弹簧簧片中与上、下限位片端部接触的部位形成剪力区域,由于该区域收到剪力较大,因此,非常容易变形、断裂,造成教具无法使用。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胸弓模拟教具,包括与人体胸骨轮廓心态相近的胸弓弹簧,该胸弓弹簧包括多根平行布置弓形的弹簧簧片,胸弓弹簧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用于压住弹簧簧片的限位弹簧板,限位弹簧板包括与弹簧簧片相接触的基础部,以及位于基础部两侧的延伸部,延伸部沿着弹簧簧片在基础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进行延伸。在教学时,按压胸弓弹簧时,延伸部则开始压紧并贴合于弹簧簧片,并且相贴合的区域的面积随着弹簧簧片的逐渐变形而逐渐增大,合理设置延伸部的长度使得弹簧簧片变形达到最大程度时延伸部的端部依然与弹簧簧片具有间距,虽然其改变了弹簧簧片受压时的剪力状态,避免变形或断裂,但是其胸弓弹簧的形态布置导致其仍需要导向装置复位,不然胸弓弹簧在下压或者复位时,弹簧簧片会出现错位或者不能复位的情况,且其结构中胸弓弹簧受压时沿垂直方向运动的。在侧向力作用下,胸弓弹簧的形变时受支撑柱、导柱或导杆的限制或变形方向受限。前面提及的胸弓模拟教具的模拟程度差,进而影响人工呼吸训练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综上所述,亟需一个能提高模拟系统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通过舵机左右摆动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包括胸壁结构、肋弓结构、安装在肋弓结构的舵机和安装在舵机输出端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上端与胸壁结构一端下侧面的凸出部压触,所述胸壁结构的另一端套装在肋弓结构的突出钉头,所述舵机驱使摆动杆左右摆动后,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控制舵机的运行状态,所述传感器安装在胸壁结构或/和肋弓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肋弓结构包括脊骨模拟板、倾斜布置的胸骨模拟板以及布置在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之间的肋弓弹簧,所述肋弓弹簧包括多根弹簧簧片,连接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下端的弹簧簧片为第一弹簧片,连接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上端的弹簧簧片为第二弹簧片,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呈八字形布置,余下弹簧簧片布置在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胸骨模拟板下端末处和脊骨模拟板之间布置有锁定单元,锁定单元位于第一弹簧片外侧,所述脊骨模拟板的两侧布置有限制锁定单元活动范围的限位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单元包括左锁环和右锁环,所述左锁环的上端和右锁环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胸骨模拟板下端末处,左锁环的下端和右锁环的下端分别铰接在脊骨模拟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脊骨模拟板的侧壁布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肋弓弹簧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的下壁和/或上壁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中靠近第一通孔敞口端的一端低于其远离第一通孔敞口端的一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脊骨模拟板包括脊骨上板和脊骨下板,所述脊骨上板的下端面布置有第一凸块,脊骨下板的上端面布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凸块和第一凹槽嵌合后形成相应的第一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胸骨模拟板的侧壁布置有用于安装肋弓弹簧的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二通孔的下壁和/或上壁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中靠近第二通孔敞口端的一端低于其远离第二通孔敞口端的一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胸骨模拟板包括胸骨上板和胸骨下板,所述胸骨上板的下端面布置有倾斜布置的第二凹槽,胸骨下板的上端面布置有于第二凹槽匹配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二凹槽嵌合后形成相应的第二通孔,第二凸块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之间的夹角为2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舵机左右摆动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肋弓结构中的弹簧簧片被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夹紧后形成偏心的椭圆形椎台,长短轴约束。不定向按压力下垂直于模拟胸骨板按压力最小。模拟人体胸廓在按压时的应力变化。第一弹簧片、靠近第一弹簧片的弹簧簧片和第二弹簧片在胸骨受压力时形成扭转,形成向中性力相互拮抗,模拟肋间肌运动生物力学拮抗力作用。当按压力撤销时,整个肋弓自我恢复形状,包括前后,上下,左右的变形复形。该肋弓结构的模拟接近人体真实状态,配合舵机的摆动动作,可提高模拟性,便于医护在校人员、在职进修人员和普通大众快速正确掌握人工呼吸急救技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B-B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脊骨模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脊骨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胸骨模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胸骨上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7,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包括胸壁结构15、肋弓结构、安装在肋弓结构的舵机13和安装在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壁结构、肋弓结构、安装在肋弓结构的舵机和安装在舵机输出端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上端与胸壁结构一端下侧面的凸出部压触,所述胸壁结构的另一端套装在肋弓结构的突出钉头,所述舵机驱使摆动杆左右摆动后,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壁结构、肋弓结构、安装在肋弓结构的舵机和安装在舵机输出端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上端与胸壁结构一端下侧面的凸出部压触,所述胸壁结构的另一端套装在肋弓结构的突出钉头,所述舵机驱使摆动杆左右摆动后,摆动杆驱使胸壁结构上下移动模拟呼吸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控制舵机的运行状态,所述传感器安装在胸壁结构或/和肋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弓结构包括脊骨模拟板、倾斜布置的胸骨模拟板以及布置在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之间的肋弓弹簧,所述肋弓弹簧包括多根弹簧簧片,连接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下端的弹簧簧片为第一弹簧片,连接脊骨模拟板和胸骨模拟板上端的弹簧簧片为第二弹簧片,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呈八字形布置,余下弹簧簧片布置在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骨模拟板下端末处和脊骨模拟板之间布置有锁定单元,锁定单元位于第一弹簧片外侧,所述脊骨模拟板的两侧布置有限制锁定单元活动范围的限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压力多模式呼吸运动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包括左锁环和右锁环,所述左锁环的上端和右锁环的上端分别铰接在胸骨模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妮李凌蔡文智陈玉平李铭李歌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