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响应性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833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热响应性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明胶作为基底,通过用甲基丙烯酸酐接枝制得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再以甲基丙烯酰化明胶为模板,铜氨溶液为铜源,硫化钠为硫源,室温下合成硫化铜纳米粒子;通过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并导入复模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在紫外光下进行光交联固化,得到能穿刺皮肤,能响应光热并在皮肤内释放药物的响应性复合微针材料。该复合微针不仅易于穿刺皮肤层,能响应光热按需递送药物,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制备硫化铜纳米粒子过程简单易行,避免了表面活性剂等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热响应性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响应性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透皮给药克服了口服给药带来的消化降解问题和注射给药带来的流血及疼痛问题,但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阻碍,传统透皮贴片难以把药物渗透进入血液中。目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在药物中加入脂溶性助剂以促进药物渗透,然而,皮肤角质层的阻碍使药物很难达到所需剂量。近年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学者把药物包覆在微针上,通过微针穿刺皮肤角质层把药物递送进入皮下组织,从而解决角质层的障碍问题。同时,由于微针仅有几百微米长,它以微创的形式穿刺皮肤,不会触及皮下痛觉神经,从而避免了疼痛的问题。传统的金属微针和硅材料微针能快速搭载药物进入皮肤内层,但其负载量少,容易造成断针并残留在机体内造成伤害。与之相比,聚合物微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材料来源广泛,载药率高,制备简单,作为微针材料具有很大潜力。聚合物微针搭载药物后穿刺进入皮肤,在一定时间内针头慢慢溶解释放包裹的药物。然而此为一种被动的药物递送方式,无法根据病人的需求和生理环境变化控制药物的给药量。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热响应性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将明胶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在加热条件下充分溶解得明胶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甲基丙烯酸酐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与所述加热条件同温度的磷酸盐缓冲液终止反应,透析后冻干得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待用;合成硫化铜纳米粒子取硫酸铜溶液,加入氨水后得到铜氨溶液,再加入步骤(1)所述冻干得到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然后逐滴滴入硫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透析得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硫化铜悬浮液,待用;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把固化剂滴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充分混匀后将液体倒入微针模具,然后置于烘箱下烘干至固化,揭下即可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合成微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热响应性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将明胶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在加热条件下充分溶解得明胶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甲基丙烯酸酐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与所述加热条件同温度的磷酸盐缓冲液终止反应,透析后冻干得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待用;合成硫化铜纳米粒子取硫酸铜溶液,加入氨水后得到铜氨溶液,再加入步骤(1)所述冻干得到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然后逐滴滴入硫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透析得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硫化铜悬浮液,待用;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把固化剂滴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充分混匀后将液体倒入微针模具,然后置于烘箱下烘干至固化,揭下即可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合成微针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加入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硫化铜悬浮液中,充分混合后加入光引发剂,再倒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置于紫外灯下交联,揭下即可得到具有光热响应性的复合微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明胶溶液浓度为8~16%g/mL,在所述加热条件下溶解温度为40~60℃,甲基丙烯酸酐加入量为明胶溶液的8~16%v/v,滴入时间为3~5min,反应时间为30~60min,中止反应所用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积为初始加入的用于溶解明胶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积的2~4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亦宸罗碧崇王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