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41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及方法,包括弹性圈,设于弹性圈上的网兜,设于弹性圈上部的若干个浮子,设于弹性圈下部的若干个重锤,设于弹性圈上部的M个第一固定座,设于每个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机,与每个第一电机连接的排水管,与每条排水管连接的喇叭形进水口,M大于2;每个排水管均位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每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均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各个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以根据鱼密度、船行进的速度来自动调节拖网的网口大小,从而保证捕鱼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拖网
,尤其是涉及一种网口大小可调的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拖网是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达到捕捞的目的。拖网不但可用于捕捞鱼类,也能用于捕捞头足类、贝类和甲壳类;不但可用于捕捞栖息水深只有几米、几十米的捕捞对象,也能用于捕捞栖息水深达到数千米的深海种。但是,现有的拖网存在网口大小不容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拖网的网口大小不容易控制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网口大小可调的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及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包括弹性圈,设于弹性圈上的网兜,设于弹性圈上部的若干个浮子,设于弹性圈下部的若干个重锤,设于弹性圈上部的M个第一固定座,设于每个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机,与每个第一电机连接的排水管,与每条排水管连接的喇叭形进水口,M大于2;每个排水管均位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每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均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各个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船拖动弹性圈向前移动,网兜展开;当船进入捕鱼区域,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当捕鱼结束时,为了防止鱼从弹性圈处逃脱,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水流会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上排出水流,在水流的反作用下,弹性圈开口变小,鱼不容易离开拖网。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下排出水流,在水流的向下冲击力的作用下,弹性圈上部向上移动,弹性圈开口张大,鱼进入拖网中。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圈上下张开的幅度可以调节,从而使拖网可以根据鱼密度、船行进的速度来自动调节拖网的网口大小,从而保证捕鱼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优选,弹性圈下部设有M个第二固定座,每个第二固定座上均设有第二电机,每个第二电机均与排水管连接,每条排水管均与喇叭形进水口连接。作为优选,弹性圈呈椭圆形,弹性圈两端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板,横向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各条排水管的出水口相对应。作为优选,喇叭形进水口的横截面呈矩形,喇叭形进水口包括与L形排水管连接的横管,与横管转动连接的上梯形板和下梯形板,与横管固定连接的左梯形板和右梯形板,上梯形板和下梯形板中部之间设有连接弹簧。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5-1)船拖动弹性圈向前移动,网兜展开;当船进入捕鱼区域,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下排出水流,在水流的向下冲击力的作用下,弹性圈上部向上移动,弹性圈开口张大,鱼进入拖网中;(5-2)当捕鱼结束时,为了防止鱼从弹性圈处逃脱,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水流会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上排出水流,在水流的反作用下,弹性圈开口变小,鱼不容易离开拖网。作为优选,弹性圈下部设有M个第二固定座,每个第二固定座上均设有第二电机,每个第二电机均与排水管连接,每条排水管均与喇叭形进水口连接;弹性圈呈椭圆形,弹性圈两端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板,横向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各条排水管的出水口相对应;其特征是,(6-1)船拖动弹性圈向前移动,网兜展开;当船进入捕鱼区域,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下排出水流;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上排出水流;水流冲击横向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后改变方向,在水流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弹性圈上部向上移动,弹性圈下部向下移动,弹性圈开口张大,鱼进入拖网中;(6-2)当捕鱼结束时,为了防止鱼从弹性圈处逃脱,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上排出水流;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下排出水流;在水流的反作用下,弹性圈开口变小,鱼不容易离开拖网。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根据鱼密度、船行进的速度来自动调节拖网的网口大小,从而保证捕鱼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喇叭形进水口和L形排水管的一种剖视图。图中:弹性圈1、浮子2、重锤3、第一固定座4、排水管5、喇叭形进水口6、第二固定座7、横向连接板8、横管61、上梯形板62、下梯形板63、左梯形板64、右梯形板65、连接弹簧6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包括弹性圈1,设于弹性圈上的网兜,设于弹性圈上部的6个浮子2,设于弹性圈下部的4个重锤3,设于弹性圈上部的3个第一固定座4,设于每个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机,与每个第一电机连接的排水管5,与每条排水管连接的喇叭形进水口6,每个排水管均位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每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均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各个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如图2所示,喇叭形进水口的横截面呈矩形,喇叭形进水口包括与L形排水管连接的横管61,与横管转动连接的上梯形板62和下梯形板63,与横管固定连接的左梯形板64和右梯形板65,上梯形板和下梯形板中部之间设有连接弹簧66。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5-1)船拖动弹性圈向前移动,网兜展开;当船进入捕鱼区域,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弹性圈(1),设于弹性圈上的网兜,设于弹性圈上部的若干个浮子(2),设于弹性圈下部的若干个重锤(3),设于弹性圈上部的M个第一固定座(4),设于每个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机,与每个第一电机连接的排水管(5),与每条排水管连接的喇叭形进水口(6),M大于2;每个排水管均位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每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均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各个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弹性圈(1),设于弹性圈上的网兜,设于弹性圈上部的若干个浮子(2),设于弹性圈下部的若干个重锤(3),设于弹性圈上部的M个第一固定座(4),设于每个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机,与每个第一电机连接的排水管(5),与每条排水管连接的喇叭形进水口(6),M大于2;每个排水管均位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每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均与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垂直,各个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其特征是,弹性圈下部设有M个第二固定座(7),每个第二固定座上均设有第二电机,每个第二电机均与排水管连接,每条排水管均与喇叭形进水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其特征是,弹性圈呈椭圆形,弹性圈两端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板(8),横向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各条排水管的出水口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深海底拖网结构,其特征是,喇叭形进水口的横截面呈矩形,喇叭形进水口包括与L形排水管连接的横管(61),与横管转动连接的上梯形板(62)和下梯形板(63),与横管固定连接的左梯形板(64)和右梯形板(65),上梯形板和下梯形板中部之间设有连接弹簧(66)。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海底拖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5-1)船拖动弹性圈向前移动,网兜展开;当船进入捕鱼区域,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朝向与船的行进方向一致,水流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管向下排出水流,在水流的向下冲击力的作用下,弹性圈上部向上移动,弹性圈开口张大,鱼进入拖网中;(5-2)当捕鱼结束时,为了防止鱼从弹性圈处逃脱,利用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一电机带动各条排水管在弹性圈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各条排水管下部与海面之间的夹角在75°至90°范围内,各个喇叭形进水口的中心线与海面水平,水流会进入各个喇叭形进水口,各条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荣陆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