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0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包括壳体、吸尘棉和滑槽,所述壳体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光滑涂层,所述壳体的底端表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块,所述壳体与第一支撑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底端外壁表面固定有镂空板,所述镂空板与壳体之间为卡接,所述吸尘棉固定于干燥条之间,所述壳体的底端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与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表面固定有边框,所述壳盖与壳体之间为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强劲柱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壳体进行防护,避免运输设备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导致该运输载体之间产生相对的碰撞,从而对其内部的金属材料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坏,进而降低了该运输载体实用性能。

A Kind of Metal Material Shock Absorbing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tal material shock absorption typ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dust-absorbing cotton and a sliding groov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mooth coating,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block, the shell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block are connected by threads, the bottom outer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a hollow board, and the hollow board and the shell are fixed with each other. The vacuum cotton is fixed between the drying strips, the bottom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a spring column, the spr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by threads,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a border, and the shell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by pins. The setting of the inner strong column of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shell to be protected, avoiding the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s on the transport equipment, resulting in the relative collision between the transport carriers, thus causing more or less damage to the metal materials inside the transport carriers, thereby reducing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port carri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具体为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据点流动;运输具有扩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社会分工,扩大流通范围等社会经济功能;运输对经济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就是靠运输事业发展来实现的;运输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随着物流行业领域不断的扩大,从而对金属材料运输设备用的储存装置进行创新与设计,对该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金属材料运输用的载体,由于其不能对金属材料进行通风的同时,也对空气中的水分以及灰尘进行吸附,导致该金属材料与水分子之间产生反应,从而对该金属材料的外壁表面造成破坏,且由于其的减震性能不佳,当该运输载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时,导致其与金属材料之间产生碰撞,从而对其之间的接触面造成损坏,进而对该金属材料的质量造成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金属材料运输用的载体,由于其不能对金属材料进行通风的同时,也对空气中的水分以及灰尘进行吸附,导致该金属材料与水分子之间产生反应,从而对该金属材料的外壁表面造成破坏,且由于其的减震性能不佳,当该运输载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时,导致其与金属材料之间产生碰撞,从而对其之间的接触面造成损坏,进而对该金属材料的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包括壳体、吸尘棉和滑槽,所述壳体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光滑涂层,且壳体的底端内部固定有强劲柱,所述壳体的底端表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块,所述壳体与第一支撑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底端外壁表面固定有镂空板,且镂空板的内部固定有干燥条,所述镂空板与壳体之间为卡接,所述吸尘棉固定于干燥条之间,所述壳体的底端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柱,且弹簧柱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放置槽,所述弹簧柱与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顶端表面固定有边框,且边框的上方固定有壳盖,所述壳盖与壳体之间为销连接,所述壳盖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块,所述边框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壳体的右端外壁表面固定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贯穿有卡柱,所述卡柱与壳盖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壳盖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凸块。优选的,所述强劲柱通过浇筑与壳体成一体化结构,且强劲柱等距均匀的分布于壳体底端四角的边缘。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配合构成可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干燥条与吸尘棉之间呈交叉顺序依次的固定于镂空板的内壁表面上,且凸块与滑槽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并且镂空板通过凸块与滑槽的配合与壳体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弹簧柱的顶端表面与放置槽的底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壳体通过弹簧柱与放置槽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卡槽的直径大于卡柱的直径,且壳体通过卡槽与卡柱的配合与壳盖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内部强劲柱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壳体进行防护,避免运输设备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导致该运输载体之间产生相对的碰撞,从而对其内部的金属材料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坏,进而降低了该运输载体实用性能,且当该运输载体由于意外脱落至地面时,可通过其对壳体的拐角处进行防护,避免拐角处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导致壳体的拐角处产生凹陷,从而对壳体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故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该运输设备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了其的承受力度;2.本技术内部镂空板的设置,加快了壳体内部空气流动速度,避免由于其的透气性能不佳,对其内部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造成影响,且干燥条与吸尘棉之间位置的设置,使得壳体在换气的同时,通过上述二者依次的对镂空板内部空气中的水分子以及灰尘进行吸附,避免该灰尘与水分飘落至壳体的内部,导致其内部的金属材料的表面产生较为严重的氧化,从而对为金属材料后续的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且材料造成了浪费;3.本技术内部弹簧柱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壳体与放置槽之间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其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导致放置槽对壳体的内壁表面造成挤压,从而对其之间的接触面造成损坏,进而缩短了该运输载体的使用寿命,故其的设置对上述之间进行了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俯视示意图。图中:1、壳体;2、光滑涂层;3、强劲柱;4、第一支撑块;5、镂空板;6、干燥条;7、吸尘棉;8、弹簧柱;9、放置槽;10、边框;11、壳盖;12、第二支撑块;13、凹槽;14、卡槽;15、卡柱;16、凸块;1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包括壳体1、吸尘棉7和滑槽17,壳体1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光滑涂层2,且壳体1的底端内部固定有强劲柱3,强劲柱3通过浇筑与壳体1成一体化结构,且强劲柱3等距均匀的分布于壳体1底端四角的边缘,强劲柱3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壳体1进行防护,避免运输设备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导致该运输载体之间产生相对的碰撞,从而对其内部的金属材料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坏,进而降低了该运输载体实用性能,且当该运输载体由于意外脱落至地面时,可通过其对壳体1的拐角处进行防护,避免拐角处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导致壳体1的拐角处产生凹陷,从而对壳体1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故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该运输设备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了其的承受力度,壳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块4,壳体1与第一支撑块4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一支撑块4与第二支撑块12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支撑块4与第二支撑块12的配合构成可拆卸结构,通过第一支撑块4与第二支撑块12的结合,可对多个相同类型的该运输载体之间进行组装,从而减少了其在运输设备上的占地面积,进而提高了该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壳体1的底端外壁表面固定有镂空板5,且镂空板5的内部固定有干燥条6,镂空板5与壳体1之间为卡接,干燥条6与吸尘棉7之间呈交叉顺序依次的固定于镂空板5的内壁表面上,且凸块16与滑槽17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并且镂空板5通过凸块16与滑槽17的配合与壳体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镂空板5的设置,加快了壳体1内部空气流动速度,避免由于其的透气性能不佳,对其内部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造成影响,且干燥条6与吸尘棉7之间位置的设置,使得壳体1在换气的同时,通过上述二者依次的对镂空板5内部空气中的水分子以及灰尘进行吸附,避免该灰尘与水分飘落至壳体1的内部,导致其内部的金属材料的表面产生较为严重的氧化,从而为金属材料后续的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且对材料造成了浪费,吸尘棉7固定于干燥条6之间,壳体1的底端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柱8,且弹簧柱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放置槽9,弹簧柱8的顶端表面与放置槽9的底端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包括壳体(1)、吸尘棉(7)和滑槽(1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光滑涂层(2),且壳体(1)的底端内部固定有强劲柱(3),所述壳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块(4),所述壳体(1)与第一支撑块(4)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端外壁表面固定有镂空板(5),且镂空板(5)的内部固定有干燥条(6),所述镂空板(5)与壳体(1)之间为卡接,所述吸尘棉(7)固定于干燥条(6)之间,所述壳体(1)的底端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柱(8),且弹簧柱(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放置槽(9),所述弹簧柱(8)与壳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边框(10),且边框(10)的上方固定有壳盖(11),所述壳盖(11)与壳体(1)之间为销连接,所述壳盖(1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块(12),所述边框(10)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凹槽(13),所述壳体(1)的右端外壁表面固定有卡槽(14),且卡槽(14)的内部贯穿有卡柱(15),所述卡柱(15)与壳盖(11)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壳盖(11)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凸块(16),所述滑槽(17)设置于壳体(1)距离镂空板(5)的圆心较近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材料减震式运输设备,包括壳体(1)、吸尘棉(7)和滑槽(1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光滑涂层(2),且壳体(1)的底端内部固定有强劲柱(3),所述壳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有第一支撑块(4),所述壳体(1)与第一支撑块(4)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端外壁表面固定有镂空板(5),且镂空板(5)的内部固定有干燥条(6),所述镂空板(5)与壳体(1)之间为卡接,所述吸尘棉(7)固定于干燥条(6)之间,所述壳体(1)的底端内壁表面连接有弹簧柱(8),且弹簧柱(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放置槽(9),所述弹簧柱(8)与壳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边框(10),且边框(10)的上方固定有壳盖(11),所述壳盖(11)与壳体(1)之间为销连接,所述壳盖(1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第二支撑块(12),所述边框(10)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凹槽(13),所述壳体(1)的右端外壁表面固定有卡槽(14),且卡槽(14)的内部贯穿有卡柱(15),所述卡柱(15)与壳盖(11)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壳盖(11)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凸块(16),所述滑槽(17)设置于壳体(1)距离镂空板(5)的圆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泰如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