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00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12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包括有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中的主筋的顶端低于支撑柱的顶面,并且在主筋的顶端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在既有建筑迁移就位过程中,行车路径受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迁移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整体迁移施工中,经常遇到地下室支撑柱如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将使支撑柱的主筋接头位于板面以上的距离≧Hn/6且≧Hc且≧500mm位置,其中,Hn为柱净高、Hc为柱宽;这种结构形式将导致既有建筑迁移就位过程中,支撑柱的主筋接头位置必须避开非连接区,行车路径受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迁移施工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施工方法在既有建筑迁移就位过程中,行车路径受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迁移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包括有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中的主筋的顶端低于支撑柱的顶面,并且在主筋的顶端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优选的,所述主筋有一组,并且一组主筋沿着支撑柱的边缘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主筋的顶端与支撑柱顶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套筒高度的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有结构梁;所述结构梁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所述地下室顶板搭设在结构梁上。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支撑柱的钢筋绑扎,支撑柱的主筋顶端低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并且主筋的顶端与地下室顶板顶面之间的间距长度等于套筒高度的1/2;其中,主筋的顶端根据待连接的套筒的型号加工套丝。步骤二,进行模板的安装:进行支撑柱的模板、结构梁的模板以及地下室顶板的模板安装加固。步骤三,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梁的钢筋和地下室顶板的钢筋的绑扎。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前,在主筋的顶端安装套筒,套筒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同时用密封材料对套筒进行包裹,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泥浆渗入套筒,影响后续施工。步骤五,进行支撑柱的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梁的混凝土和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步骤六,待步骤五中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强度达到1.2MPa时,将套筒上的密封材料剔出,确保套筒无损伤、无水泥浆渗入。步骤七,沿着设计的路径对建筑物进行迁移。步骤八,建筑物迁移完成后,采用带套丝的结构柱钢筋与已安装的套筒进行套筒机械连接,然后进行后续主体结构的施工。优选的,步骤一中的支撑柱的主筋的规格、间距及支撑柱的箍筋的规格、间距按图纸施工,采用绑丝对支撑柱中的主筋和箍筋进行绑扎连接。优选的,步骤一中的套筒的长度为100mm~120mm。优选的,步骤二中的模板采用15mm~25mm厚的覆膜多层板,模板的外侧设置背楞进行加固。优选的,步骤四中套筒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标高相同或套筒的顶端标高比支撑柱的顶面标高低1mm~2mm。优选的,步骤五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对支撑柱的顶部、安装的套筒位置进行保护,防止过振或漏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在传统的施工中,支撑柱的纵筋加工长度需要高出迁移工作面≧Hn/6且≧Hc且≧500mm(Hn为柱净高、Hc为柱宽),由于支撑柱的钢筋超出迁移工作面阻碍迁移路径,需要将钢筋割除方可进行建筑物迁移,造成材料浪费,迁移完成后进行上部结构柱施工时需要采取植筋方式生根,植筋完成后需要进行植筋拉拔试验,造成成本增加;而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平移时,在支撑柱的纵筋加工时只加工到迁移工作面即可,迁移完成后,采取预埋的套筒直接安装上部结构柱纵筋采取一级接头,不需植筋等施工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简化了施工工序,避免了钢筋的二次切割,节省了材料,不仅确保了建筑物顺利平移就位,还确保了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要求,顺利解决了迁移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具有可节省材料,节约成本、节省工期和保证质量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中的施工方法在新建地下室支撑柱的纵筋安装高度范围内采用套筒连接,纵筋套筒连接处的标高为建筑物迁移时的平面标高,降低了原始支撑柱的纵筋接头高度,保证了建筑物整体迁移施工中轨道梁、拖车轮胎遇支撑柱时施工的顺利进行。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对建筑物进行迁移时,由于套筒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标高相同或略低1m~2mm,故建筑物迁移过程时不会对支撑柱的顶端及套筒产生破坏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结构柱钢筋连接在支撑结构顶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柱、1.1-主筋、1.2-箍筋、2-地下室顶板、3-结构梁、4-套筒、5-车轮、6-结构柱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这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包括有支撑柱1和地下室顶板2;所述支撑柱1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1中的主筋1.1的顶端低于支撑柱1的顶面,并且在主筋1.1的顶端套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1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筋1.1有一组,并且一组主筋1.1沿着支撑柱1的边缘间隔布置;主筋1.1与支撑柱1之间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根据图纸或规范而定,一般为20-30mm之间,具体根据不同的土质而定。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筋1.1的顶端与支撑柱1顶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套筒4高度的1/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有结构梁3;所述结构梁3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撑柱1之间;所述地下室顶板2搭设在结构梁3上。本实施例中,这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是在新建的地下室支撑柱1的纵筋安装高度范围内采用套筒4连接,套筒4顶部的标高为建筑物迁移时的平面标高,降低了原始支撑柱1的纵筋接头的高度,保证了建筑物整体迁移施工中轨道梁、拖车的轮胎5在支撑柱1的设置位置处能够顺利通过。这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支撑柱1的钢筋绑扎,支撑柱1的主筋1.1顶端低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并且主筋1.1的顶端与地下室顶板2顶面之间的间距长度等于套筒4高度的1/2,其中,套筒4的高度L=100~120mm;其中,主筋1.1的顶端根据待连接的套筒4的型号加工套丝,支撑柱1的中主筋1.1的规格及箍筋1.2的规格、间距按图纸施工,采用绑丝对主筋1.1和箍筋1.2进行八字扣绑扎。步骤二,进行模板的安装:进行支撑柱1的模板、结构梁3的模板以及地下室顶板2的模板安装加固。步骤三,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梁3的钢筋和地下室顶板2的钢筋的绑扎,钢筋规格及间距根据图纸施工,采用绑丝对钢筋进行八字扣绑扎牢固。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前,在主筋1.1的顶端的套丝位置安装套筒4,套筒4采用一级套筒;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同时用密封材料对套筒4进行包裹,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泥浆渗入套筒4,影响后续施工。步骤五,进行支撑柱1的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梁3的混凝土和地下室顶板2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注意对支撑柱1端头安装套筒4位置进行保护,防止过振或漏振。步骤六,待步骤五中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强度达到1.2MPa时,将套筒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柱(1)和地下室顶板(2);所述支撑柱(1)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1)中的主筋(1.1)的顶端低于支撑柱(1)的顶面,并且在主筋(1.1)的顶端套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1)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柱(1)和地下室顶板(2);所述支撑柱(1)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1)中的主筋(1.1)的顶端低于支撑柱(1)的顶面,并且在主筋(1.1)的顶端套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1)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所述主筋(1.1)有一组,并且一组主筋(1.1)沿着支撑柱(1)的边缘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所述主筋(1.1)的顶端与支撑柱(1)顶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套筒(4)高度的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有结构梁(3);所述结构梁(3)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撑柱(1)之间;所述地下室顶板(2)搭设在结构梁(3)上。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支撑柱(1)的钢筋绑扎,支撑柱(1)的主筋(1.1)顶端低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并且主筋(1.1)的顶端与地下室顶板(2)顶面之间的间距长度等于套筒(4)高度的1/2;其中,主筋(1.1)的顶端根据待连接的套筒(4)的型号加工套丝;步骤二,进行模板的安装:进行支撑柱(1)的模板、结构梁(3)的模板以及地下室顶板(2)的模板安装加固;步骤三,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梁(3)的钢筋和地下室顶板(2)的钢筋的绑扎;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前,在主筋(1.1)的顶端安装套筒(4),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孙振泉刘磊赵建红苑会杰冯君来李素霞杨化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