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538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接于罐体腔顶的分水阀;罐体腔内,中部为滤芯层,滤芯层的底部为进水层,顶部为出水层;分水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经水管通进水层,出水口与出水层连通。通过滤芯层的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餐厨废水,以活性炭为载体,形成生物膜,构成D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厨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餐厨废水是餐厨垃圾经过高温蒸煮、油提取和固液分离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餐厨废水主要由植物纤维、淀粉、糖、蛋白质、动植物油脂和表面活性剂等组成,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悬浮物浓度高、高氨氮、高盐分,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比例高。未经处理的餐厨废水就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油脂难降解,会影响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正常代谢过程,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油脂还可以凝结在管道内壁,形成厚厚的油脂层,从而减小管道的过水能力,甚至可以堵塞管道,而管道的油脂清理非常困难。目前,我国对于餐厨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有气浮、砂滤、混凝、好氧生物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法、生物转盘等。餐厨废水在经过预处理、好氧处理后,基本去除固体残渣和有机物,但对氮磷的处理效果较差,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将其转化为能源是实现餐厨废水无害化、减量化和能源化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易,轻质耐用,操作方便的餐厨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适用性广泛的厌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以期对预处理后的餐厨废水进一步深度处理,有效去除氮磷等污染物。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接于罐体腔顶的分水阀;所述罐体腔内,中部为滤芯层,滤芯层的底部为进水层,顶部为出水层;分水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经水管通进水层,出水口与出水层连通。上述分水阀包括套于转子外的定子;转子顶部为手柄,内部中空,底部接水管,且水管壁设有第一通孔;定子壁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驳接,即为进水口;所述第三通孔与出水层驳接,即为出水口。进一步的,上述定子壁设有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一通孔驳接,为冲洗口。上述滤芯层通过底部的下搁板和顶部的上搁板架设于罐体腔内。进一步的,上述上隔板为活动板。进一步的,上述上搁板为伞状滤网,下搁板为平面滤网。上述水管末端垂直置于进水层中部,端壁设有若干布水孔,直径为2-4mm。上述进水层高度为10-15cm。上述滤芯层内置的滤芯,其底层为颗粒活性炭,上层为粉末活性炭包。进一步的,上述颗粒活性炭的粒径为2-3mm,厚度为10-15cm,粉末活性炭的粒径为10~50μm,炭包为无纺布材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通过滤芯层的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餐厨废水,以活性炭为载体,形成生物膜,构成DO<0.5mg/l的厌氧环境,通过生物降解,辅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处理废水;密闭的外壳还有防臭作用。调节阀的三通作用,可进行正冲洗和反冲洗,可充分利用滤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安装简易,操作方便,轻质耐用,可对预处理后的餐厨废水做进一步深度处理,有效去除氮磷等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阀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分水阀,2、罐体,3、出水层,4、滤芯层,5、进水层,6、底座,7、伞状滤网,8、平面滤网,9、水管,10、转子,11、定子,12、第二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三通孔,15、第一通孔,16、布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由罐体2和分水阀1组成。罐体2底部设有底座6,腔内中空,中部为滤芯层4,底部为10cm高度的进水层5,顶部为出水层3;滤芯层4容纳活性炭滤芯,填充物为底层的粒径为2mm,厚度为10cm的颗粒活性炭,上层为无纺布包裹的粒径为10~50μm的粉末活性炭;滤芯层4底部固定平面滤网8,滤孔直径平均为1mm;顶部设有活动的伞状滤网7。分水阀1由定子11和转子10组成,定子11与罐体2的腔口螺接,并套于转子10外圈。定子11壁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3;转子10顶部为旋转手柄,内部中空,底部接水管9,水管9于罐体2腔内垂直依次穿过伞状滤网7、滤芯层4、平面滤网8,水管9底端置于进水层5的中心,底端壁设有若干直径为2mm的布水孔16;顶端壁设有第一通孔15。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2驳接,即为进水口;第三通孔14与出水层3驳接,即为出水口;第一通孔15与第四通孔13驳接,为冲洗口。优选的,第二通孔12与第四通孔13的夹角为180度,第三通孔14与第二通孔12、第四通孔13的夹角为90度,且,第一通孔15的直径略小于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3的直径。罐体2材质优选为玻璃钢或PVC透明管,调节阀、底座6、水管9、平面滤网8、伞状滤网7均为PVC材质,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的优点。具体实施餐厨废水的处理过程时,旋转转动手柄,使第一通孔15转至第二通孔12,此时冲洗口被封闭;待处理的餐厨废水由进水口流入水管9,通过布水孔16中心布水,到达进水区,在水压作用下,向上通过过滤层,污染物得到了有效的去除,随后到达出水区,由出水区向上到达调节阀内,从第三通孔14(出水口)流出。正冲洗的过程:旋转转动手柄,使第一通孔15转至第四通孔13,此时进水口被封闭,清水由冲洗口流入水管9,通过布水孔16中心布水,到达进水区,在水压作用下,向上通过过滤层,滤料中的污染物被洗出,随后到达出水区,由出水区向上到达调节阀内,从出水口流出。反冲洗的过程:在冲洗口外接泵,旋转转动手柄,使第一通孔15转至第四通孔13,此时进水口被封闭;开启泵抽水,清水从第三通孔14进入调节阀内,往下流,通过上层的伞状滤网7进入过滤层,滤料中的污染物被洗出,随后到达进水区,通过水管9向上流,从第四通孔13(冲洗口)流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于罐体腔顶的分水阀;所述罐体腔内,中部为滤芯层,滤芯层的底部为进水层,顶部为出水层;分水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经水管通进水层,出水口与出水层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于罐体腔顶的分水阀;所述罐体腔内,中部为滤芯层,滤芯层的底部为进水层,顶部为出水层;分水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经水管通进水层,出水口与出水层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阀包括套于转子外的定子;转子顶部为手柄,内部中空,底部接水管,且水管壁设有第一通孔;定子壁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驳接,即为进水口;所述第三通孔与出水层驳接,即为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壁设有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一通孔驳接,为冲洗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厌氧-生物活性炭处理餐厨废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层通过底部的下搁板和顶部的上搁板架设于罐体腔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平翁晟琳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