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166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包括:车身,轮组和腿组,所述腿组连接在车身前端两侧,所述轮组连接在车身后端两侧;所述腿组有一对摆臂腿组,所述摆臂腿组的中心点设置转轴孔,所述转轴孔通过摇摆四连杆机构连接于车身上;所述轮组有一对摇臂轮组,所述每个摇臂轮组通过三连杆机构连接于车身后端,每个摇臂轮组为轮毂电机和后轮毂电机,前、后轮毂电机通过俯仰摇臂机构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采用被动悬架,前后越障结构都能被动变形适应地形,同时能有效减少地形崎岖对车体本身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涉及特种机器人机械

技术介绍
全地形机器人在星球探测,户外侦查,灾难搜救,以及军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不仅拥有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的能力,还能够搭载许多传感器和执行器,代替人类在危险或者难以进入的区域执行多种多样的任务。现有的全地形机器人主要分为四大类:轮式;腿式;履带式以及复合式。每一类机器人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其中轮腿式机器人结合了轮式和腿式的优点,越障能力优越,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能量的损耗,其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控制难度较高,将被动悬架和轮腿式结构结合起来,使得机器人越障结构能根据地面障碍物被动变形,能有效降低机器人的控制难度。机器人上装载的各类传感器对机器人机体的平稳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有的具有被动越障结构的机器人很难在越障过程中保持车体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完全采用被动悬架,前后越障结构都能被动变形适应地形,同时能有效减少地形崎岖对车体本身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包括:车身,轮组和腿组,所述腿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轮组和腿组,所述腿组连接在车身前端两侧,所述轮组连接在车身后端两侧;所述腿组有一对摆臂腿组,每个摆臂腿组有4个支腿,所述4个支腿呈十字型一体设计,所述4个支腿的自由端设置滚轮,所述摆臂腿组的中心点设置转轴孔,所述转轴孔通过摇摆四连杆机构连接于车身上;所述轮组有一对摇臂轮组,所述每个摇臂轮组通过三连杆机构连接于车身后端,每个摇臂轮组包括前轮毂电机和后轮毂电机,前、后轮毂电机通过俯仰摇臂机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轮组和腿组,所述腿组连接在车身前端两侧,所述轮组连接在车身后端两侧;所述腿组有一对摆臂腿组,每个摆臂腿组有4个支腿,所述4个支腿呈十字型一体设计,所述4个支腿的自由端设置滚轮,所述摆臂腿组的中心点设置转轴孔,所述转轴孔通过摇摆四连杆机构连接于车身上;所述轮组有一对摇臂轮组,所述每个摇臂轮组通过三连杆机构连接于车身后端,每个摇臂轮组包括前轮毂电机和后轮毂电机,前、后轮毂电机通过俯仰摇臂机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车体上板、车体下板、安装板、前接板和后接板,所述车体上板和车体下板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前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一和车体上板、车体下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车体下板后侧铰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后接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腿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相同的第一长轴和两个相同的第一短轴,两个所述第一长轴的中部分别转动连接于车体上板、车体下板的轴一上,所述第一长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短轴相连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长轴和第一短轴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敏舟李之豪徐孝彬杨浩谭治英张敏任彤王仕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