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4620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及方法,所述外壳穿线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外壳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线材的第二固定机构和用于夹取外壳并向线材运动的夹取机构,外壳设有供线材穿入的通孔,夹取机构能够从第一固定机构上夹取外壳并移动外壳,促使线材穿入外壳的通孔,且当线材的头部穿入通孔后,夹取机构驱动外壳以通孔为支点向上或向下旋转外壳至预设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自动控制的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对外壳和线材进行固定,并利用夹取机构夹取外壳使其向线材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为保证穿线的顺利,夹取机构将外壳旋转至预设角度,从而解决了现有外壳穿线方式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装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铜线、电缆线和铝线等导电线材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上。为了进一步保护电子元件及美观,通常会在产品上套取外壳进行保护。现有的外壳穿线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将外壳穿在线材上,但是这种组装方式效率比较低。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外壳穿线设备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及方法,以解决现有外壳穿线方式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包括用于固定外壳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线材的第二固定机构和用于夹取所述外壳并向所述线材运动的夹取机构,所述外壳设有供所述线材穿入的通孔,所述夹取机构能够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上夹取所述外壳并移动所述外壳,促使所述线材穿入所述外壳的通孔,且当所述线材的头部穿入所述通孔后,所述夹取机构驱动所述外壳以所述通孔为支点向上或向下旋转所述外壳至预设角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壳的第一夹爪、用于旋转所述外壳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外壳(10)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线材(20)的第二固定机构和用于夹取所述外壳(10)并向所述线材(20)运动的夹取机构,所述外壳(10)设有供所述线材(20)穿入的通孔,所述夹取机构能够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上夹取所述外壳(10)并移动所述外壳(10),促使所述线材(20)穿入所述外壳(10)的通孔,且当所述线材(20)的头部穿入所述通孔后,所述夹取机构驱动所述外壳(10)以所述通孔为支点向上或向下旋转所述外壳(10)至预设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外壳(10)的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线材(20)的第二固定机构和用于夹取所述外壳(10)并向所述线材(20)运动的夹取机构,所述外壳(10)设有供所述线材(20)穿入的通孔,所述夹取机构能够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上夹取所述外壳(10)并移动所述外壳(10),促使所述线材(20)穿入所述外壳(10)的通孔,且当所述线材(20)的头部穿入所述通孔后,所述夹取机构驱动所述外壳(10)以所述通孔为支点向上或向下旋转所述外壳(10)至预设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壳(10)的第一夹爪(11)、用于旋转所述外壳(10)的第一气缸(12)和用于顶升所述外壳(10)离开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第二气缸(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上方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通孔朝向的检测机构(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分别用于夹紧所述线材(2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第二夹爪(21)和第三夹爪(22),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线材(20)的头部,且与所述线材(20)的头部留有预设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机构包括用于夹取所述外壳(10)的第四夹爪(31)、用于带动所述第四夹爪(31)旋转的第三气缸(32)、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气缸(32)上下移动的第四气缸(33)和用于带动所述第四气缸(33)水平移动的第五气缸(34),所述第四夹爪(31)夹紧所述外壳(10)后,由所述第五气缸(34)驱动向所述线材(20)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20)的上方设有第五夹爪(23),当所述线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鸿星张立伟刘月胜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