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444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分析工作日(或非工作日)一个线路的一个时段内出行的起始点及目的地,分析其中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若该类客流占该线路客流的80%以上,平均出行距离小于15km,考虑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开通直达线路;若该类客流占该线路客流的80%以上,平均出行距离大于15km,并且该时段车辆满载率>120%,则将该线路及换乘线路的小客流站点合并;该类客流占该线路客流的80%以下,则结合其他情况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共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交公司根据经验对重复线路(公交和地铁重合路段)分析,调整公交线路,效果不太理想,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了通过大数据分析出重复线路客户出行特征的技术指向,从而给出去除冗余公交线路负效应最小的方案,结合个体出行规律分析接驳乘客的实际OD点,分析工作日(或非工作日)一个线路的一个时段内出行的起始点及目的地,分公交直达、公交与公交换乘、公交与轨道换乘直达、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这四种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线路班次的决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分析工作日(或非工作日)一个线路的一个时段内出行的起始点及目的地,分析其中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由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的记录,换乘次数为2及其以上的;步骤S2、计算该类客流量;步骤S3、若该类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分析工作日(或非工作日)一个线路的一个时段内出行的起始点及目的地,分析其中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由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的记录,换乘次数为2及其以上的;步骤S2、计算该类客流量;步骤S3、若该类客流占该线路客流的80%以上,平均出行距离小于15km,考虑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开通直达线路;步骤S4、针对高峰期超大OD对,可以开通大站快线、专线、区间车等线路,但需要避开通行能力瓶颈路段;提取超大OD量对应的上车站点、下车站点,其最短距离联通线路,计算联通线路上各路段的通行能力、公交车流量;步骤S5、当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线路班次调整的方法,分析工作日(或非工作日)一个线路的一个时段内出行的起始点及目的地,分析其中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出行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由公交换乘轨道再换乘公交的记录,换乘次数为2及其以上的;步骤S2、计算该类客流量;步骤S3、若该类客流占该线路客流的80%以上,平均出行距离小于15km,考虑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开通直达线路;步骤S4、针对高峰期超大OD对,可以开通大站快线、专线、区间车等线路,但需要避开通行能力瓶颈路段;提取超大OD量对应的上车站点、下车站点,其最短距离联通线路,计算联通线路上各路段的通行能力、公交车流量;步骤S5、当min通行能力<=max公交车流量时,需要用大于min通行能力的路段替换min通行能力路段,若没有可以替换的路段,则不能增加专线,可以采用合并小客流站点的策略;步骤S6、当min通行能力>max公交车流量时,加入专线及其班次,重新计算公交车流量,再次比较通行能力与公交车流量,当min通行能力>m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荣叶高技张亮张守田
申请(专利权)人: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