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44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娱乐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该支撑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支架、外车轮和驱动组件;车体支架包括两个侧支撑圈和连接壁;每个侧支撑圈的圆周外侧设有外车轮,且外车轮与侧支撑圈滚动连接;在侧支撑圈上设置有横梁架;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与驱动组件连接,且通过弹性支撑架的弹性压缩变形,以使弹性支撑架驱动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外车轮移动的趋势,使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保持抵接。该机构解决了现有翻滚车可能在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时,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使乘客不能体验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的技术问题。

Supporting driving mechanism and roll-over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tertainment tools, in particular to a supporting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rolling car, which comprises a body bracket, an outer wheel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a body bracket comprises two side support rings and a connecting wall; an outer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each side support ring, and a roll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uter wheel and the side support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support ring; The transverse beam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omponent through the elastic support frame, and the elastic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the elastic support frame is used to make the working wheel of the driving component of the elastic support frame move towards the outer wheel, so that the working wheel keeps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wheel. The mechanism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external wheel and hub drive motor slip when the existing rolling car body bracket is deflected or overturned, so that passengers can not experience the large deflection or overturn of the body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
本技术涉及娱乐工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游乐场所出现了的一种乐吧车,它是一种短途代步工具,它的最大特点是乘坐者可以在车内驾驶,体验前后晃动中行驶的乐趣。其中,乐吧车是通过车体支架和座椅的重力使轮毂驱动电机压紧外车轮的内壁,依靠摩擦力带动外车轮转动,从而实现乐吧车的位置移动。但是,现有的乐吧车不能作为翻滚车,不能让乘客体验车体支架大角度的偏转或者是翻转。主要是由于当车体支架偏转的角度过大,可能无法再通过车体支架和座椅的重力作用产生轮毂驱动电机的滚动面对外车轮的压力,造成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影响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驱动机构,以解决现有乐吧车不能作为翻滚车,当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时,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使乘客不能体验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支架、外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外车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车体支架包括两个侧支撑圈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圈的连接壁;两个所述外车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支撑圈的圆周外侧,且所述外车轮与所述侧支撑圈滚动连接;在所述侧支撑圈上设置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架的弹性压缩变形,以使所述弹性支撑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所述外车轮移动的趋势,使所述工作轮与所述外车轮的内壁保持抵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轮毂驱动电机,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弹性支撑架连接,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的内壁抵接。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撑圈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环圈和外环圈,且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相连;两个所述内环圈与所述连接壁连接,以使所述车体支架为筒状结构;所述外车轮设置在内环圈和外环圈之间;在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上均设置有所述横梁架,在每个所述横梁架上连接有弹性支撑架,在每个所述横梁架上连接有所述弹性支撑架,且两个所述弹性支撑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端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刚性连接杆和弹性连接杆;所述刚性连接杆倾斜设置,且所述刚性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横梁架旋转连接,所述刚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端面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横梁架旋转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刚性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三旋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车轮驱动前,所述弹性连接杆倾斜设置,且所述刚性连接杆和弹性连接杆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刚性连接杆与所述横梁架的安装点靠近所述连接壁的前端。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撑圈还包括多个支撑轮和用于限定所述外车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件;多个所述支撑轮沿所述侧支撑圈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支撑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连接,所述支撑轮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的内壁接触,以使所述支撑轮支撑所述外车轮。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侧支撑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柱和两个套接在所述限位柱外侧的限位轮;所述限位柱的轴向与所述侧支撑圈的径向一致;每两个所述限位柱形成容纳所述外车轮的通道,且所述限位柱与对应的内环圈或外环圈连接,所述限位轮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的侧壁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轮和所述限位件均设置三个,且每个所述支撑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件,三个所述支撑轮(130)等间距分布;且在所述驱动组件的正上方设置一个支撑轮和两个限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通过两个侧支撑圈和连接壁相连,形成了翻滚车的框架结构;外车轮滚动连接在侧支撑圈的外侧,使外车轮和侧支撑圈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在侧支撑圈上设置有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横梁架和驱动组件连接,并通过改变弹性支撑架的压缩变形量,能够调节驱动组件与横梁架距离,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外车轮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始终保持抵接,使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外车轮转动,减少甚至避免了打滑的情况,使翻滚车能够大幅度的偏转或者翻转,带给乘客不同的娱乐体验;也就是,在外车轮驱动前,通过车体支架的重力使弹性支撑架处于最大的压缩状态,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抵接;当乘坐者想体验前后晃动或者翻滚时,使车体支架转动,驱动组件随着车体支架偏转角度,此时,车体支架依靠重力对外车轮的压力减少,弹性支撑架的回弹力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对外车轮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工作轮对外车轮的压力保持不变,进而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保持抵接,减少甚至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使翻滚车能够翻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滚车,以解决现有乐吧车不能作为翻滚车,当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时,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使乘客不能体验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翻滚车,包括:至少一个座椅和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翻滚车,乘客者坐在座椅上,通过驱动支撑驱动机构不仅能够带动乘坐者行驶和进行前后晃动,而且能够带动乘坐者进行翻转,体验不同的乐趣。其中,支撑驱动机构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翻滚车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车体支架;200-外车轮;300-轮毂驱动电机;110-侧支撑圈;120-连接壁;130-支撑轮;140-限位件;111-内环圈;112-外环圈;113-曲面段;114-横梁架;141-限位柱;142-限位轮;310-弹性支撑架;311-刚性连接杆;312-弹性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支架(100)、外车轮(200)和用于驱动所述外车轮(200)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车体支架(100)包括两个侧支撑圈(110)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圈(110)的连接壁(120);两个所述外车轮(200)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支撑圈(110)的圆周外侧,且所述外车轮(200)与所述侧支撑圈(110)滚动连接;在所述侧支撑圈(110)上设置有横梁架(114);所述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310)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架的弹性压缩变形,以使所述弹性支撑架(310)驱动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所述外车轮(200)移动的趋势,使所述工作轮与所述外车轮(200)的内壁保持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支架(100)、外车轮(200)和用于驱动所述外车轮(200)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车体支架(100)包括两个侧支撑圈(110)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圈(110)的连接壁(120);两个所述外车轮(200)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支撑圈(110)的圆周外侧,且所述外车轮(200)与所述侧支撑圈(110)滚动连接;在所述侧支撑圈(110)上设置有横梁架(114);所述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310)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架的弹性压缩变形,以使所述弹性支撑架(310)驱动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所述外车轮(200)移动的趋势,使所述工作轮与所述外车轮(200)的内壁保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轮毂驱动电机(300),所述轮毂驱动电机(30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弹性支撑架(310)连接,所述轮毂驱动电机(300)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200)的内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圈(110)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且所述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相连;两个所述内环圈(111)与所述连接壁(120)连接,以使所述车体支架(100)为筒状结构;所述外车轮(200)设置在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之间;在所述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上均设置有所述横梁架(114),在每个所述横梁架(114)上连接有所述弹性支撑架(310),且两个所述弹性支撑架(31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轮毂驱动电机(300)的端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架(310)包括刚性连接杆(311)和弹性连接杆(312);所述刚性连接杆(311)倾斜设置,且所述刚性连接杆(311)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横梁架(114)旋转连接,所述刚性连接杆(311)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驱动电机(300)的端面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312)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横梁架(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虎吴仁静邵佳林才华王志丹
申请(专利权)人:两只老虎秦皇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