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21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包括池体(1),池体(1)上方设有导轨(2),池体(1)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过滤孔(4);所述的支撑板(3)经缆绳(5)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6)连接,滑移小车(6)与导轨(2)活动连接;所述的滑移小车(6)包括车架(7),车架(7)一侧设有滚轮(8),另一侧设有升降机构(9);所述的滚轮(8)与导轨(2)活动连接,升降机构(9)与缆绳(5)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约用水、劳动强度小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A kind of artificial feeding pond for giant salama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feeding pond for giant salamander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ool body (1), a guide rail (2) above the pool body (1), a support plate (3) movably connected in the pool body (1), a filter hole (4) on the support plate (3), a support plate (3)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trolley (6)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via a cable (5), a sliding trolley (6)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rail (2), and a sliding trolley (6) including a frame (7). The frame (7) is provided with a roller (8) on one side and a lifting mechanism (9) on the other side. The roller (8)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rail (2) and the lifting mechanism (9)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ble (5).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aving, low labor intensity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
本技术涉及大鲵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饲养大鲵用的饲养池。
技术介绍
大鲵俗称娃娃鱼,其主要生活在水质清亮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时,需要不断更换水以保证其生活环境。现有的人工养殖水池主要是单层设计,该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大鲵生活与水中,其杂物与水混合常会使水体变浑浊,因而需要频繁更换水,使用水量增大;不仅如此,由于杂物堆积于养殖水池中,还需频繁对水池进行清理,以免杂物污染水体,因此清理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本技术具有节约用水、劳动强度小和使用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包括池体,池体上方设有导轨,池体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的支撑板经缆绳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连接,滑移小车与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的滑移小车包括车架,车架一侧设有滚轮,另一侧设有升降机构;所述的滚轮与导轨活动连接,升降机构与缆绳连接。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所述池体的侧壁上部设有进水口,与进水口相对的池体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水口。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设有所述进水口的池体侧壁的下部还设有洗涤进水口。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所述的排水口经过滤装置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经循环泵与洗涤进水口连接。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所述的池体的内壁上还设有水位刻度。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所述的升降机构为卷扬机;所述的卷扬机与支撑板的四角对应。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所述的池体的池底为斜面;斜面较低一侧与排水口同侧,较高一侧与洗涤进水口同侧。前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中,所述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α为5~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池体内设有活动的带有过滤孔的支撑板,支撑板经缆绳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连接,滑移小车与导轨活动连接;该结构的支撑板将池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养殖时,将大鲵置于支撑板上部饲养,支撑板上部的杂物通过过滤孔掉入支撑板下方的池体中,进而确保饲养大鲵的水体清亮以满足养殖;通过该结构,使得养殖大鲵的上池体内的水体保持清亮的时间更长,进而延长水体更换时间,使用水量大大减少,实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清理次数,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本技术将支撑板经缆绳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上的升降机构连接;该结构,可通过升降机构提升/下降支撑板调节支撑板在池体中的竖直位置,进而调节饲养大鲵的水位,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本技术在清洗支撑板时,升降机构将支撑板提升出池体,然后滑移小车沿导轨移动,将支撑板运送至清洗区域进行清洗,清洗后在放回池体,该结构使得支撑板的清洗更加方便灵活。本技术还将排水口经过滤装置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经循环泵与洗涤进水口连接;通过该结构,池体内的水循环用来清洗池体,大量地节约了用水量。本技术还将池体底部设置为斜面,该结构更加方便池体底部的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池体,2-导轨,3-支撑板,4-过滤孔,5-缆绳,6-滑移小车,7-车架,8-滚轮,9-升降机构,10-进水口,11-排水口,12-洗涤进水口,13-过滤装置,14-蓄水池,15-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池体1上方设有导轨2,池体1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过滤孔4;所述的支撑板3经缆绳5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6连接,滑移小车6与导轨2活动连接;所述的滑移小车6包括车架7,车架7一侧设有滚轮8,另一侧设有升降机构9;所述的滚轮8与导轨2活动连接,升降机构9与缆绳5连接。前述的侧壁上部设有进水口10,与进水口10相对的池体1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水口11。前述的设有所述进水口10的池体1侧壁的下部还设有洗涤进水口12。前述的排水口11经过滤装置13与蓄水池14连接,蓄水池14经循环泵15与洗涤进水口12连接。前述的池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水位刻度。前述的升降机构9为卷扬机;所述的卷扬机与支撑板3的四角对应。前述的池体1的池底为斜面;斜面较低一侧与排水口11同侧,较高一侧与洗涤进水口12同侧。前述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α为5~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养殖时,将大鲵放置于池体1内的支撑板3上养殖,杂物通过过滤孔4掉落到支撑板3下方的池底防止污染支撑板3上部水体,以此减少水的更换次数。当需要调节饲养水位时,升降机构9(即卷扬机)启动,经缆绳5提高/放低支撑板3的位置,并与刻度线进行比照调节饲养水位。当需要清洁支撑板3时,升降机构9将支撑板3从池体1内提出,并经滑移小车6沿导轨2运送至一旁的清洗区域进行清洗。清洗池体1的池底时,将池体1内的水从排水口11排出,并经过滤装置13将杂质滤掉后进入蓄水池14,再由蓄水池14和洗涤进水口12流入池体1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池体(1)上方设有导轨(2),池体(1)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过滤孔(4);所述的支撑板(3)经缆绳(5)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6)连接,滑移小车(6)与导轨(2)活动连接;所述的滑移小车(6)包括车架(7),车架(7)一侧设有滚轮(8),另一侧设有升降机构(9);所述的滚轮(8)与导轨(2)活动连接,升降机构(9)与缆绳(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池体(1)上方设有导轨(2),池体(1)内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过滤孔(4);所述的支撑板(3)经缆绳(5)与带有驱动机构的滑移小车(6)连接,滑移小车(6)与导轨(2)活动连接;所述的滑移小车(6)包括车架(7),车架(7)一侧设有滚轮(8),另一侧设有升降机构(9);所述的滚轮(8)与导轨(2)活动连接,升降机构(9)与缆绳(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侧壁上部设有进水口(10),与进水口(10)相对的池体(1)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水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鲵人工饲养水池,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进水口(10)的池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胜林
申请(专利权)人:正安县鲵食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