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洞施工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可缩式预应力钢拱架及施工方法,适用于大变形隧洞初期及永久支护。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发展,穿越高地应力区且工程地质环境恶劣的深埋长大隧洞工程不断涌现,高地应力、软岩条件下隧洞大变形问题日益凸显,并危及工程安全。新奥法的施工理念以释放岩体初始应力、发挥岩体自稳能力为核心思想,对推动软岩大变形隧洞施工工艺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该施工理念要求硐室开挖初期采用柔性支护,以适应岩体的变形和初始应力释放,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初期支护强度低,施工安全风险大,以及二期(永久)支护施工时机的确定难的现实问题,导致目前还较为普遍的采用强支护或分层强支护来处理大变形隧洞。然而,强支护或分层强支护无论从作用机理还是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采用强支护对减小围岩塑性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下图永久支护强度均为36cm厚度的喷混凝土支护的隧洞数值模拟计算成果为例,其中图7采用初期弱支护方案(初喷8cm),图8为强支护方案(一次施做完毕),从对比可以看出,强支护方案的围岩塑性区明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硐室(1)内的拱架(4),所述拱架(4)两侧设置有预应力滑动部件(5),所述预应力滑动部件(5)包括一对滑动件和弹力机构,所述滑动件分别连接拱架(4),两个滑动件之间滑动连接,滑动件之间设置弹力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硐室(1)内的拱架(4),所述拱架(4)两侧设置有预应力滑动部件(5),所述预应力滑动部件(5)包括一对滑动件和弹力机构,所述滑动件分别连接拱架(4),两个滑动件之间滑动连接,滑动件之间设置弹力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初喷混凝土层(2)、拱架(4)背面空隙喷混凝土层(3)和永久喷混凝土层(6),所述初喷混凝土层(2)设置于硐室(1)内壁和拱架(4)之间,所述拱架(4)背面空隙喷混凝土层(3)设置在拱架(4)外侧,永久喷混凝土层(6)设置于拱架(4)背面空隙喷混凝土层(3)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拱架(4)包括拱形部(401)和设在拱形部(401)两侧的支撑部(402),拱形部(401)两侧通过所述预应力滑动部件(5)连接支撑部(402),所述一对滑动件设置为一对套管(7),其中一个套管(7)连接拱形部(401)末端,另一个套管(7)连接支撑部(402)顶端,两个套管(7)的内腔之间设置弹力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力机构包括滑动杆(8)和弹簧(9),滑动杆(8)两端分别滑动套接在两侧的套管(7)内部,滑动杆(8)两端和套管(7)之间设置弹簧(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拱形部(401)和套管(7)之间通过法兰接头(12)相互连接,支撑部(402)和套管(7)之间通过法兰接头(12)相互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套管(7)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设置有若干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锁定螺栓(10),所述锁定螺栓(10)穿过两个套管(7)的滑孔并在末端设置调节螺母(11)。7.一种可缩式预应力拱架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龙,徐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