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隧道开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907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拱盖和隧道下层坚硬岩石,所述拱盖由多个拱形钢架、若干根小导管和喷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拱形钢架沿隧道方向依次布置并连接在一起,所述拱形钢架的拱角扩大后固定于隧道下层坚硬岩石上,所述小导管设置在拱顶部位并打入隧道上部软弱地层内并且其尾部与所述拱形钢架焊接在一起,所述喷射混凝土层将所述拱形钢架包裹在内部并在拱脚部位形成大拱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拱盖结构强度高,拱盖的拱脚支撑在两侧稳定基岩上,拱盖荷载可传递至下层坚硬基岩,可与山体共同抵抗荷载,可保证施工安全,并可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尤其是一种应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施工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上述的隧道开挖支护结构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初支拱盖法是一种新的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是盖挖技术的发展,较二衬拱盖法技术取消了拱角梁,减少了施工工序及材料用量。而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支护结构多采用椭圆形成环初支,分部开挖支护的方法,施工工效低,安全压力大。将地铁车站初支拱盖法的原理应用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支护,研究一种新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隧道开挖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隧道开挖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中的隧道开挖支护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拱盖和隧道下层坚硬岩石,所述拱盖由多个拱形钢架、若干根小导管和喷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拱形钢架沿隧道方向依次布置并连接在一起,所述拱形钢架的拱角扩大后固定于隧道下层坚硬岩石上,所述小导管设置在拱顶部位并打入隧道上部软弱地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拱盖和隧道下层坚硬岩石(5),所述拱盖由多个拱形钢架(2)、若干根小导管(6)和喷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拱形钢架(2)沿隧道方向依次布置并连接在一起,所述拱形钢架(2)的拱角扩大后固定于隧道下层坚硬岩石(5)上,所述小导管(6)设置在拱顶部位并打入隧道上部软弱地层(1)内并且其尾部与所述拱形钢架(2)焊接在一起,所述喷射混凝土层将所述拱形钢架(2)包裹在内部并在拱脚部位形成大拱脚(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拱盖和隧道下层坚硬岩石(5),所述拱盖由多个拱形钢架(2)、若干根小导管(6)和喷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拱形钢架(2)沿隧道方向依次布置并连接在一起,所述拱形钢架(2)的拱角扩大后固定于隧道下层坚硬岩石(5)上,所述小导管(6)设置在拱顶部位并打入隧道上部软弱地层(1)内并且其尾部与所述拱形钢架(2)焊接在一起,所述喷射混凝土层将所述拱形钢架(2)包裹在内部并在拱脚部位形成大拱脚(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在拱脚部位焊接有连接筋将各拱形钢架(2)连接为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拱形钢架(2)的拱脚部位的外侧设置有双层钢筋网(7),所述喷射混凝土层包裹该双层钢筋网(7)。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开挖支护结构进行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在弱爆破的条件下,采用小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春章华敬华杨保全张海霞曾来仕杨成达赵坤殷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