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野外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312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野外扩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扩繁基质进行消毒。将基质土壤均匀铺平,暴露于太阳光下,并喷洒50%多茵灵可湿性粉剂,暴晒直至完全干透。2)将丛枝菌根真菌与扩繁宿主种子共同制为丸衣化种子,接种于消毒后的基质。3)养护3~4个月后即可收获基质作为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种子包衣技术与丛枝菌根接种技术有机结合,简化了接种过程,使实际操作更为简便,且该技术的应用使菌剂与种子接触更紧密,可以节约丛枝菌根菌剂的施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野外扩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菌根真菌扩繁
,特别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野外扩繁方法。
技术介绍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是土壤共生真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具有能够提升宿主植物的生物学功能指标,并增强宿主植物对逆境的耐受能力,因此常被用作生态恢复技术的材料。目前培养丛枝菌根真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单孢培养法,是一种利用半水培技术和湿筛分离技术分离出纯净的孢子,并再次接种于扩繁宿主幼苗根部以获得单一菌种纯净菌系的方法。其优点为获得的菌种为单一孢子繁殖而来,为单一纯系,但其对于无菌环境及无菌操作要求较高,并且难以大批量进行,因此只适用于对菌剂需求量较少的实验性扩繁。根器官培养法,即采用两室培养系统同时进行根器官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两室培养系统可以阻隔两边培养基之间的物质交换,使菌根室中仅能培养植物根及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菌丝室中则只有菌丝,没有根器官。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原位观察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状况,但也受到了量的局限。分室玻璃珠培养法,利用尼龙网将器皿隔为几室,中间填充玻璃珠,使菌丝可以穿过尼龙网进入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野外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基质土壤过筛后平铺于硬质地面,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将50%多茵灵可湿性粉剂喷洒于基质土壤,边喷洒边翻拌;2)将暴晒后完全干透的基质土壤在通风透气环境下放置一周左右后,将其铺于试验田;3)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利用丛枝菌根菌剂制丸衣剂,对扩繁宿主种子进行接种处理;4)将经步骤3)接种处理后种子均匀播撒在基质土壤上,并覆土进行养护;5)养护3‑4个月后,收获的基质土壤及扩繁宿主植物根系即为野外扩繁所得菌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野外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基质土壤过筛后平铺于硬质地面,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将50%多茵灵可湿性粉剂喷洒于基质土壤,边喷洒边翻拌;2)将暴晒后完全干透的基质土壤在通风透气环境下放置一周左右后,将其铺于试验田;3)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利用丛枝菌根菌剂制丸衣剂,对扩繁宿主种子进行接种处理;4)将经步骤3)接种处理后种子均匀播撒在基质土壤上,并覆土进行养护;5)养护3-4个月后,收获的基质土壤及扩繁宿主植物根系即为野外扩繁所得菌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基质土壤为河沙:田间土按照质量比为1:1-1.5混合的沙壤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述扩繁宿主种子为:玉米或高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丛枝菌根菌剂的菌种为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述接种处理的方法为丸衣化接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衣化接种的丸衣剂成分包括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有机矿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雨洁夏栋余飞刘文景许文年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