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9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中部和右部,所述中部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断裂位置精准,夹持不易脱落,测试过程稳定性好,测试结果离散系数小。在行业内属于首创,技术水平处于引领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拉-拉、拉-压、压-压料疲劳测试的样条。
技术介绍
目前在纤维增强材料疲劳性能测试领域比较权威的测试标准为ISO13003:2003,该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材料周期性载荷条件下疲劳特性的测定,但是具体内容描述都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现有用于疲劳测试的样条多为长方体,并在两端粘贴加强片。在测试过程中,加强片容易脱落,且断裂的位置多为钳口处,而不是在样条中间的理想位置,测试结果离散系数较大,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断裂位置精准,夹持不易脱落,测试过程稳定性好,测试结果离散系数小的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纤维增强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样条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断裂位置精准,夹持不易脱落,测试过程稳定性好,测试结果离散系数小的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其中,所述样条本体由纤维增强材料制成,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中部和右部,所述中部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弧形切口包括第一端部、凹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置在凹部的两端。进一步;所述左部、右部和中部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样条本体长度为200mm±1mm,宽度为15mm±0.5mm,厚度为7mm±0.5mm。进一步,所述凹部断裂区的宽度为10mm±0.5mm,厚度为2mm±0.05m。进一步,所述第一端部距离左部和第二端部距离右部的距离均为66.5mm±0.5mm。本技术在行业内属于首创,有着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在行业内处于引领地位,主要方案为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中部和右部,所述中部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从而确保在进行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性能测试时可以确保断裂位置精准,夹持不易脱落,测试过程稳定性好,测试结果离散系数小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技术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
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精神与范围。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其中,所述样条本体由纤维增强材料制成,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1、中部2和右部3,所述中部3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3还设有弧形缺口4,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中部和右部,所述中部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从而确保在进行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性能测试时可以确保断裂位置精准,夹持不易脱落,测试过程稳定性好,测试结果离散系数小的优点。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切口4包括第一端部41、凹部42和第二端部43,其中,所述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3设置在凹部42的两端,所述凹部为测试断裂的位置。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左部、右部和中部一体成型,从而确保在进行测试时,断裂的位置精准,测试结果精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样条本体长度为200mm±1mm,宽度15mm±0.5mm,厚度为7mm±0.5mm,所述凹部的宽度为10mm±0.5mm,厚度为2mm±0.05m,所述第一端部距离左部和第二端部距离右部的距离均为66.5mm±0.5mm。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贴膜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其中,所述样条本体由纤维增强材料制成,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中部和右部,所述中部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条本体,且所述样条本体为长方体,其中,所述样条本体由纤维增强材料制成,将所述样条本体分为左部、中部和右部,所述中部还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的直径小于左部和右部的直径,所述中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为4个,且两两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测试的样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缺口包括第一端部、凹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置在凹部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纤维增强材料拉-拉、拉-压、压-压疲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学章靓夏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