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52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触控检测模组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顶壁与底壁相背,顶壁上开设有收容腔,侧壁连接顶壁与底壁,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内表面开设有凹槽。触控检测模组收容在凹槽内,触控检测模组与主板电连接,触控检测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电信号。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同时,内表面开设的凹槽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快速定位到安装位置,从而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手机的开关机键、音量按键等仍为实体键,但实体键的存在占据了手机主面板的空间,使得显示屏的空间受限,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的一体化设计目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触控检测模组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壁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收容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电信号。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通过触控检测模组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其中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同时,内表面开设的凹槽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快速定位到安装位置,从而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安装。进一步地,触控检测模组收容在凹槽内,从而减小了触控检测模组占用收容腔的空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电路板,便于触控检测模组通过电路板与主板电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线路,所述线路制作在所述内表面上及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线路连续分布,所述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线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线路,能够避免使用电路板来与主板电性连接,较少占用收容腔的空间,从而便于在收容腔内布局其他元件(例如,主板)或结构(例如,定位结构、支撑结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封装住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本实施方式的封装结构封装住触摸检测模组能够隔绝触摸检测模组与空气接触,避免氧气氧化触控检测模组而导致触控检测模组失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设置在所述线路的至少一端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导电元件,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在适当的位置通过导电元件与主板电性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完全埋设在所述内表面内。如此,线路完全埋设在内表面内,进一步减小了线路占用收容腔的空间,从而便于在收容腔布局其他元件(例如,主板)或结构(例如,定位结构、支撑结构);同时便于线路粘附在内表面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的一部分嵌设在所述内表面内,另一部分从所述内表面露出。线路与触控检测模组连接的部分从内表面露出以便线路与触控检测模组电性连接,线路的另一部分嵌设在内表面内减小了线路占用收容腔的空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完全从所述内表面露出。如此,便于线路制作在内表面上,从而降低线路制作在内表面上的成本。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完全埋设在所述凹槽的内壁内。由于线路完全埋设在凹槽的内壁内,减小了线路占用凹槽的空间,为触控检测模组腾出了更多的安装空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的一部分嵌设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另一部分从所述凹槽的内壁露出。位于凹槽内的线路一部分埋设在凹槽内壁内,减小了线路占用凹槽的空间,为触控检测模组腾出了更多的安装空间;位于凹槽内的线路的另一部分从凹槽的内壁露出,便于线路与触控检测模组电性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完全从所述凹槽的内壁露出。如此,凹槽的内壁不需要开设槽,从而减少壳体的加工工艺,便于线路制作在内壁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并与所述凹槽对应。如此,定位元件能够提示用户触控检测模组所处的位置,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触控检测模组所处的位置,容易精准触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元件包括凹槽、凸起、文字、图形、符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上述所述的定位元件的结构简单并便于制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压电元件或微机电压力芯片。当触控检测模组为压电元件时,触控检测模组检测用户触控操作的灵敏度及精度较高,厚度较薄。当触控检测模组为微机电压力芯片时,由于微机电压力芯片的灵敏度及触控检测的精度较高,并且微机电压力芯片的成本较低,因此,触控检测模组检测用户触控操作的灵敏度及精度较高,并且触控检测模组的成本较低。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电路板及电感线路,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电感线路包括两层,两层所述电感线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电路板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由于电感线路的厚度较小,因而,电感线路容易发生形变并使第一电感线路相对第二电感线路具有较大的形变量,从而电感线路的灵敏度及触控检测精度较高。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沿所述内表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触控检测模组间隔排列在内表面上可简化壳体组件的制造工艺,并使壳体组件的外形更加美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一条直线,且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等间距排列。等间距直线排列的触控检测模组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控,并使用户的触控操作(例如,直线滑动触控等)更加流畅简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形成两组,第一组的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第一直线,第二组的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平行,第二组的每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与第一组的相邻两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之间的间隙对准。两组触控检测模组间隔排列的方式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控,并使用户的触控操作(例如,直线滑动触控等)更加流畅简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组件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顶壁并遮盖所述收容腔。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通过触控检测模组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其中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部,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同时,内表面开设的凹槽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快速定位到安装位置,从而便于触控检测模组安装。进一步地,触控检测模组收容在凹槽内,从而减小了触控检测模组占用收容腔的空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划分为多个触控区域,每个所述触控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对应不同的功能服务。如此,实现不同功能服务的触控检测模组分别设置在侧壁的不同触控区域中,可以方便用户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V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壁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开设有凹槽;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触控检测模组;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壁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开设有凹槽;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触控检测模组;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线路,所述线路制作在所述内表面上及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线路连续分布,所述触控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线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封装住所述触控检测模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设置在所述线路的至少一端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完全埋设在所述内表面内;或所述线路的一部分嵌设在所述内表面内,另一部分从所述内表面露出;或所述线路完全从所述内表面露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完全埋设在所述凹槽的内壁内;或所述线路的一部分嵌设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另一部分从所述凹槽的内壁露出;或所述线路完全从所述凹槽的内壁露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栋郑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