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47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包括油缸(1),所述油缸(1)中具有垂直分布的活塞杆(10);所述油缸(1)的缸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支撑缸(3);所述活塞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根垂直分布的芯轴(4);所述芯轴(4)依次贯穿通过支撑座(2)和支撑缸(3)的缸体;所述芯轴(4)的上端与一个扶块(6)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支架(8);所述扶块(6)的中部与所述支架(8)的上端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向下扶住工件,有效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向上移动,避免工件产生剧烈的振动,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发动机外壳、离合器外壳等多种壳体类工件,这些壳体类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通过三到四个定位支撑来定位在外部底板上,并由相应的压紧油缸驱动下向下压紧工件。但是,由于压紧油缸之间的跨度较大,这样就导致刀具接触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件会向上移动,产生剧烈的振动,这样导致不能保证工件最后的加工精度,严重影响了工件的生产质量。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有效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向上移动,避免工件产生剧烈的振动,从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升工件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其可以向下扶住工件,有效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向上移动,避免工件产生剧烈的振动,从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升工件的生产质量,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中具有垂直分布的活塞杆;所述油缸的缸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支撑缸;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根垂直分布的芯轴;所述芯轴依次贯穿通过支撑座和支撑缸的缸体;所述芯轴的上端与一个扶块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支架;所述扶块的中部与所述支架的上端相铰接。其中,所述支撑缸为无柱塞中空式支撑缸。其中,所述扶块的右端底面为平面,所述扶块的右端下方放置有需要加工的工件。其中,所述扶块的形状为Z字形或者镰刀形。其中,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同轴固定所述芯轴。其中,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通过螺母与所述芯轴的下端相连接。其中,所述芯轴的上端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扶块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扶块的中部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支架相铰接。其中,所述油缸的油路和支撑缸的油路上分别接有延时阀。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其可以向下扶住工件,有效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向上移动,避免工件产生剧烈的振动,从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升工件的生产质量,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此外,通过运用本技术,当应用于结构强度较差的、铝制壳体类工件时,还可以不给工件施加向下的压紧力,从而避免压坏铝制壳体类工件,进一步保证了铝制壳体类工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中的扶块夹紧工件时的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中的扶块在松开、没有夹紧工件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油缸,2为支撑座,3为支撑缸,4为芯轴,5为第一铰链,6为扶块,7为第二铰链,8为支架;10为活塞杆,20为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包括油缸1,所述油缸1中具有垂直分布的活塞杆10,该活塞杆10可在垂直方向进行上下伸缩运动;所述油缸1的缸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支撑缸3;所述活塞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根垂直分布的芯轴4;所述芯轴4依次贯穿通过支撑座2和支撑缸3的缸体;所述芯轴4的上端与一个扶块6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支架8;所述扶块6的中部与所述支架8的上端相铰接。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支撑缸3优选为无柱塞中空式支撑缸。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扶块6的右端为悬空端,所述扶块6的右端底面为平面,所述扶块6的右端下方放置有需要加工的工件20。该悬空端用于扶住需要加工的工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工件20可以为任意一种在加工过程中会向上移动的工件,例如可以为发动机外壳、离合器外壳等多种壳体类工件。具体实现上,所述扶块6的形状可以为Z字形,或者镰刀形。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活塞杆10的上端同轴固定所述芯轴4。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活塞杆10的上端通过螺母与所述芯轴4的下端相连接,实现锁紧的效果。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芯轴4的上端通过第一铰链5与所述扶块6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扶块6的中部通过第二铰链7与所述支架8相铰接。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油缸1优选为小型的油压单动缸,且油缸的压紧力要求较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所述油缸1为现有的装置,所述支撑缸3可以采用现有的无柱塞中空式支撑缸。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油缸1的油路和支撑缸3的油路相连通,并且所述油缸1的油路和支撑缸3的油路上分别接有延时阀,以便通过延时阀,来控制油缸1先工作、支撑缸3后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油缸1和支撑缸3工作的时间差,由用户预先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事先根据工件的高度及扶块的结构尺寸设计和计算好。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所示,当所述油缸1的活塞杆10向上伸出时,可以带动芯轴4上移,由于扶块6的左端与芯轴4的上端铰接,扶块6的中部与支架8相铰接,因此,能够带动扶块6的右端(即悬空端)向下摆动,且当扶块6的悬空端的底面刚好接触到需要加工的工件20时,支撑缸3工作(按照用户预设的开启工作时间),支撑缸3抱紧芯轴4,使得芯轴4不能上下移动,也就使得扶块6的悬空端不能上下移动,从而保证既能扶住工件20,使得工件20不能往上移动,又不给工件20施加向下的压紧力,能够有效地避免压块铝制的工件(例如,结构强度较差的、铝制壳体类工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对于本技术,其既能扶住需要加工的工件,使得工件不能往上移动,保证避免加工过程中工件产生剧烈的振动,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又不给工件施加向下的压紧力,从而避免压坏铝制的工件。因此,显而易见,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巧妙,易于实施,很好地解决了技术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其可以向下扶住工件,有效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向上移动,避免工件产生剧烈的振动,从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升工件的生产质量,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此外,通过运用本技术,当应用于结构强度较差的、铝制壳体类工件时,还可以不给工件施加向下的压紧力,从而避免压坏铝制壳体类工件,进一步保证了铝制壳体类工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所述油缸(1)中具有垂直分布的活塞杆(10);所述油缸(1)的缸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支撑缸(3);所述活塞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根垂直分布的芯轴(4);所述芯轴(4)依次贯穿通过支撑座(2)和支撑缸(3)的缸体;所述芯轴(4)的上端与一个扶块(6)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支架(8);所述扶块(6)的中部与所述支架(8)的上端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扶住工件的组合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所述油缸(1)中具有垂直分布的活塞杆(10);所述油缸(1)的缸体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安装有一个支撑缸(3);所述活塞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根垂直分布的芯轴(4);所述芯轴(4)依次贯穿通过支撑座(2)和支撑缸(3)的缸体;所述芯轴(4)的上端与一个扶块(6)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支架(8);所述扶块(6)的中部与所述支架(8)的上端相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缸(3)为无柱塞中空式支撑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块(6)的右端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良金唐胜平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渝江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