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41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包括:精滤板、精滤卡板、分离块,精滤板上设有待油雾由其外侧向内侧流入的孔板,孔板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以及顶部设有第三限位筋条;精滤卡板包括空腔、以及挡板、底部间隙横筋、竖直间隙筋条,挡板在油雾流向上至少在挡板的沿流向处在分离块区域之后的区域中至少基本是不透气的;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上具有分别与挡板两边具有的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形成卡扣结构的第一扣位、第二扣位,精滤卡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本案能够高效的分离油雾中的油滴部分和气体部分,同时具有长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制造成本低、分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效率油雾分离精滤结构,属于汽车动力总成领域,主要涉及发动机油雾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汽车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中,伴随着日益严重的排放污染问题,对整车的排放法规也随之变得严格,制定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因此油雾分离器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中可转动地支承的凸轮轴构成为空心轴,并且载有油雾的漏气首先被引入到凸轮轴的空腔中,凸轮轴构成油雾分离装备的第一级;然后,被除去部分发动机油的漏气到达到油雾再分离器中,油雾再分离器构成油雾分离装备的第二级并且在气缸盖的侧壁上被固定地置。该油雾再分离器是上述油雾分离器,该油雾再分离器具有基本上呈方形的直立的壳体,该壳体包围腔,该腔由倾斜地分布的分隔壁划分成入口腔区域和出口腔区域。待清洁的漏气在上面被引入到入口腔区域中,分隔壁的上半部设有用于原料气体通过的孔,并且通过这些孔产生的原料气体束然后碰到挡壁上,该挡壁平行于分隔壁地分布、以与分隔壁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在上部伸入到出口腔区域中以及以与由壳体构成的腔底部具有很大间距的方式结束。挡壁的流入侧覆加有无纺布。在分隔壁的流出侧上,通过设有无纺布的挡壁,将油滴从原料气体中分离出来并且滴到腔底部上,腔底部在出口腔区域中设有油流出口。以该方式至少部分地被除去油雾的原料气体在上部从出口腔区域中流出,更确切地说是穿过在上部布置在壳体上的、接头状的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定向的原料气体出口流出。一般来说,汽车发动机上的气门室罩盖都会装有油雾分离器,油雾分离器的主要功能是分离从气缸内窜出的油气,调节曲轴箱内的压力,避免曲压异常,造成密封件失效,其次,如果窜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会浪费燃料,一方面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对油雾分离性能影响最大的为精滤结构。在该公知的、构成油雾再分离器的分离装置中,分离装置中的孔板在其面朝所述挡板的侧上设有多个间距保持元件,并且精滤板具有多个凸起部形式的机构来作为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布置在孔板和/或挡板上、从孔板和/或挡板伸出并且侵入到分离层中,该结构的固定必须要侵入或穿过分离层,结构比较复杂且增加了侵入的工序,由于侵入或穿过分离层而形成穿孔,分离层一旦使用便被穿孔破坏,会导致油雾泄露、密封性不足引起的分离效果差、限位不稳定、拆卸重新更换分离层比较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长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包括:精滤板、精滤卡板、分离块,其中,所述精滤板上设有待油雾由其外侧向内侧流入的孔板,所述孔板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油雾流入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以及顶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垂直于油雾流入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限位筋条;所述精滤卡板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分离块的空腔、以及围成所述空腔的挡板、底部间隙横筋、正对精滤板处布有一排用以引导从孔板流入的油雾流向的竖直间隙筋条,油雾从孔板流出到分离块之间的行程为竖直间隙筋条的与所述孔板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挡板在所述油雾流向上至少在所述挡板的沿所述流向处在所述分离块区域之后的区域中至少基本是不透气的;所述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上具有分别与所述挡板两边具有的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形成卡扣结构的第一扣位、第二扣位,所述精滤卡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两侧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卡槽,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垂直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一一对应伸入并配合所述卡槽,用以预限定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上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两侧的上部的卡槽开口的方向相对,下部的卡槽开口的方向相对。进一步的,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所述精滤卡板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与精滤板的内侧面相贴合,以使所述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所述分离块与精滤板之间流出,油雾中的油滴部分从所述分离块的底部滴落。进一步的,所述精滤卡板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中,每相邻的两个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为3mm-5mm。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两侧面在与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连接处分别具有隔离板。进一步的,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所述隔离板完全覆盖所述分离块的两侧,以引导油雾完全流入所述竖直间隙筋条与分离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卡槽、隔离板、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一体成型于所述精滤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底部往内侧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精滤板垂直的底座,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间距。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精滤板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以将所述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固定到用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并且构造为油雾分离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精滤板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精滤板平行的固定板。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块采用长条状的无纺布、毛毡、PET块,所述无纺布的材质为塑料纤维、矿物纤维、金属纤维、金属丝网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孔板上的孔位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间隙至少部分连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精滤板、精滤卡板均构造为塑料注塑件。进一步的,所述底部间隙横筋与竖直间隙筋条相对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底部横筋之间的间隙为3mm-5mm。进一步的,所述油雾从孔板流出到分离块之间的行程、由所述分离块形成的分离面以及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竖直筋条数量、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分离块的材质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使得在所述孔板与所述分离块之间产生出用于油雾产生气流的流动路径大约垂直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在与所述油雾流动路径相垂直的方向上所测得的高度、由所述分离块形成的分离面以及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竖直筋条数量、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所述孔板上的孔位的孔径、所述孔板上的孔位与所述每相邻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之间的相对位置、分离块的材质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使得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所述分离块与精滤板之间流出、且流出的路径大约平行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的末端分别具有第一卡合凸台、第二卡合凸台,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分别具有对应供所述第一卡合凸台、第二卡合凸台配合扣合的第一凹入部、第二凹入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的末端分别具有呈凸起的坡形的第一扣持部、第二扣持部,所述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的前端分别具有对应供所述第一扣持部、第二扣持部配合扣合的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本案为汽车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气门盖中油雾分离系统的精滤结构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分离块放入精滤卡板的空腔,然后通过卡扣结构将加入了分离块后的精滤卡板与精滤板相扣合连接在一起,四周通过各种限位筋条来固定,使之结构牢固,能够高效的分离油雾中的油滴部分和气体部分,同时具有长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生产工序少、制造成本低、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竞争力。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精滤板、精滤卡板、分离块,其中,所述精滤板上设有待油雾由其外侧向内侧流入的孔板,所述孔板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油雾流入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以及顶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垂直于油雾流入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限位筋条;所述精滤卡板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分离块的空腔、以及围成所述空腔的挡板、底部间隙横筋、正对精滤板处布有一排用以引导从孔板流入的油雾流向的竖直间隙筋条,油雾从孔板流出到分离块之间的行程为竖直间隙筋条的与所述孔板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挡板在所述油雾流向上至少在所述挡板的沿所述流向处在所述分离块区域之后的区域中至少基本是不透气的;所述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上具有分别与所述挡板两边具有的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形成卡扣结构的第一扣位、第二扣位,所述精滤卡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精滤板、精滤卡板、分离块,其中,所述精滤板上设有待油雾由其外侧向内侧流入的孔板,所述孔板内侧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油雾流入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以及顶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分离块放置在所述精滤卡板内时垂直于油雾流入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限位筋条;所述精滤卡板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分离块的空腔、以及围成所述空腔的挡板、底部间隙横筋、正对精滤板处布有一排用以引导从孔板流入的油雾流向的竖直间隙筋条,油雾从孔板流出到分离块之间的行程为竖直间隙筋条的与所述孔板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挡板在所述油雾流向上至少在所述挡板的沿所述流向处在所述分离块区域之后的区域中至少基本是不透气的;所述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上具有分别与所述挡板两边具有的第一侧面筋条、第二侧面筋条形成卡扣结构的第一扣位、第二扣位,所述精滤卡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板两侧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卡槽,所述竖直间隙筋条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于所述竖直间隙筋条垂直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一一对应伸入并配合所述卡槽,用以预限定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上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板两侧的上部的卡槽开口的方向相对,下部的卡槽开口的方向相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所述精滤卡板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与精滤板的内侧面相贴合,以使所述油雾中的气体部分从所述分离块与精滤板之间流出,油雾中的油滴部分从所述分离块的底部滴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卡板的一排竖直间隙筋条中,每相邻的两个竖直筋条之间的间隙为3mm-5mm。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板两侧面在与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连接处分别具有隔离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卡板连接在精滤板后,所述隔离板完全覆盖所述分离块的两侧,以引导油雾完全流入所述竖直间隙筋条与分离块之间。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隔离板、第一限位筋条、第二限位筋条一体成型于所述精滤板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精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板底部往内侧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军孙宏刘吉贾志远程声飞郑赫男
申请(专利权)人:梦达驰汽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