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26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39
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涉及土木、水利等的水下振动台试验技术领域,采用双层的下凹式防水布,在保证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水体的扰动效果,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结构采用双层下凹防水布,振动台在运行过程中防水布在水平方向伸缩变形,保证振动台工作过程中的持续挡水效果;采用下凹式防水形式有效降低了防水结构占据水体的体积,且不占据上层试验水体,降低了变形过程对水体的扰动影响;采用加筋肋与连接铰保证了防水结构在变形过程中的竖向承载能力,使得防水结构内部可不用充气;设置排水管可有效将深入防水结构内部的水体快速排出。此外,该防水结构设计简单,适用性能较高,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水利等的水下振动台试验
,是一种水下振动台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流固耦合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涉水结构物在地震中破坏现象的不断增多,工程界与科学界逐渐认识到地震-水动力耦合激励对结构响应的重要影响。为此,地震工程模拟研究逐渐由单一的无水研究逐渐转变为考虑动水压力、波浪、海流等水动力作用下的多场耦合动力研究。地震工程模拟研究振动台(台阵)也逐渐由无水环境发展为有水环境,甚至开始考虑动水环境。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现有的振动台仅可模拟局部振动,且采用大型作动器保证台体的运动。这势必使得振动台台体与基础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为此,必须采用适当的防水措施,保证台体在运动过程中,试验水体不会渗漏进入间隙,造成机械设备的破坏。目前,对于水下振动台(台阵)设施,多采用充气式防水气囊,其包裹住振动台台体与基础之间的间隙,并在间隙里进行充气,使得气囊鼓起。该方法结构简单,但对振动台基础的密封要求较高,且一旦防水袋发生漏水则会严重威胁振动台设备的安全运行。然而,气囊防水在运行过程中均需充气鼓起,这会占据试验水体一定的体积,且振动台在运行过程中,气囊的变形会造成周边水体的较大扰动。因此,采用气囊防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地震-水动力耦合模拟效果的失真,从而影响试验过程,使得试验精度降低或试验失败。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振动台防水结构,其既可保证良好的防水效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也可降低振动台运行过程中水体的扰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适用于土木、水利等工程领域的振动台防水结构,该结构既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也可降低振动台运行过程中水体的扰动影响,保证地震-水动力耦合作用的真实再现,且结构简单,易于设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包括上层防水布、下层防水布,其中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均为下凹形式,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之间设置5~10个加筋肋,并通过连接铰分别与上层防水布、下层防水布连接,下层防水布设置排水管;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两端分别固定于锚固点之上,所述的锚固点(6)设置在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上;所述的混凝土基础与振动台台体之间设有若干水平作动器,振动台台体底部设有若干竖向作动器。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动台台体为圆形或方形,对于圆形振动台台体,各点处的上层防水布、下层防水布截面与尺寸均保持不变;对于方形振动台台体,拐角处的上层防水布、下层防水布尺寸稍大于侧边处,整体形成扭曲面。进一步的,加筋肋为薄钢片或其他刚性材料,并保证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变形过程中间距保持不变;进一步的,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长度均为混凝土基础与振动台台体间隙的2~3倍;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均采用隔水土工布,保证防水效果。每层防水布设置锚固点数量均为64个,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水平作动器数量为32个,竖向作动器数量为8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采用双层的下凹式防水布,在保证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水体的扰动效果,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结构采用双层下凹防水布,振动台在运行过程中防水布在水平方向伸缩变形,保证振动台工作过程中的持续挡水效果;采用下凹式防水形式有效降低了防水结构占据水体的体积,且不占据上层试验水体,降低了变形过程对水体的扰动影响;采用加筋肋与连接铰保证了防水结构在变形过程中的竖向承载能力,使得防水结构内部可不用充气;设置排水管可有效将深入防水结构内部的水体快速排出。此外,该防水结构设计简单,适用性能较高,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纵剖面图;图2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横剖面图;图3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运动后纵剖面图。图中1、上层防水布;2、下层防水布;3、加筋肋;4、连接铰;5、排水管;6、锚固点;7、混凝土基础;8、振动台台体;9、水平作动器;10、竖向作动器;11、试验水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2、3,本技术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包括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其中,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均为下凹形式,且长度均为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间隙的2~3倍。本技术中振动台台体8可为圆形或方形两种结构,对于圆形振动台台体8,各点处的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截面与尺寸均保持不变;对于方形振动台台体8,拐角处的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尺寸稍大于侧边处,整体形成扭曲面。本技术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均采用隔水土工布,保证防水效果。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之间设置5~10个加筋肋3,加筋肋3为薄钢片或其他刚性材料,通过连接铰4分别与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连接;加筋肋3可维持较大的竖向刚度,而水平方向可随意移动,从而有效保证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变形过程中间距保持不变;下层防水布2设置排水管5,保证上层防水布1渗漏下的水体可快速排出;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分别设置锚固点6,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两端分别固定于锚固点6之上。本技术中每层防水布设置锚固点6数量均为64个,均匀分布,但不限于上述个数,应以牢固固定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且保证具有良好防水效果为原则。所述的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之间设有若干水平作动器(9),振动台台体(8)底部设有若干竖向作动器(10)。本技术实施例中,振动台台体8台面为正方形时,尺寸为6×6m,载重为150t,工作水深3m,水平与竖向最大行程0.5m;水平作动器9数量为32,竖向作动器10数量为8;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间隙为1.5m;上层防水布与下层防水布在最小间隙处的长度为3m,最大间隙(拐角)处的长度为4.5m;加筋肋竖向长度为0.5m。运行过程中,水平作动器9与竖向作动器10推动振动台台体8发生位移或转角,振动台台体8通过锚固点6带动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等进行运动;运动过程中由于加筋肋3与连接铰4的作用,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发生变形(拉伸、收缩或位移等),但其间距始终保持不变;由于下凹形式防水结构并不处于试验水池上方,且变形造成的试验水体11影响较小,从而保证试验过程中水环境的真实再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其中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均为下凹形式,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之间设置5~10个加筋肋(3),并通过连接铰(4)分别与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连接,下层防水布(2)设置排水管(5);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两端分别固定于锚固点(6)之上,所述的锚固点(6)设置在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上;所述的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之间设有若干水平作动器(9),振动台台体(8)底部设有若干竖向作动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其中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均为下凹形式,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之间设置5~10个加筋肋(3),并通过连接铰(4)分别与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连接,下层防水布(2)设置排水管(5);上层防水布(1)与下层防水布(2)两端分别固定于锚固点(6)之上,所述的锚固点(6)设置在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上;所述的混凝土基础(7)与振动台台体(8)之间设有若干水平作动器(9),振动台台体(8)底部设有若干竖向作动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振动台台体(8)为圆形或方形,对于圆形振动台台体(8),各点处的上层防水布(1)、下层防水布(2)截面与尺寸均保持不变;对于方形振动台台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继建燕翔练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