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2219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所述公交车场站有M层,公交车带有车载GPS,并在车辆启动状态下持续发送GPS数据,将GPS数据定义为G类数据;在公交车场站的进出口位置、场站内上下层的出入口分别安装有视频检测设备,将通过视频检测设备获得的视频检测数据定义为D类数据;公交车带有RFID标签,同时在公交车场站内铺设有与RFID标签相配合的RFID检测设备,将通过RFID检测设备获得的RFID数据定义为R类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对公交车场站内的公交车进行精确定位,根据定位信息准确、快速地将公交车诱导至公交车场站内的空闲停车位,方便了对公交车场站的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
技术介绍
公交站场是指公交车专用停车场所,一般设在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处。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无法为公交站场提供大片的停车场所,因此现有的公交站场大多采用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停车场虽然节约了土地资源,但是为公交车司机的停车带来了麻烦。公交车司机往往需要在公交车场站内绕行许久才能找到停车位,而公交车的体型往往较大,在公交车场站内绕行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能对公交车场站内的车辆进行定位并进行停车诱导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所述公交车场站有M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公交车带有车载GPS,并在车辆启动状态下持续发送GPS数据,将GPS数据定义为G类数据;在公交车场站的进出口位置、场站内上下层的出入口分别安装有视频检测设备,将通过视频检测设备获得的视频检测数据定义为D类数据;公交车带有RFID标签,同时在公交车场站内铺设有与RFID标签相配合的RFID检测设备,将通过RFID检测设备获得的RFID数据定义为R类数据;第二步、获得G类数据集合{LG(NUM1),LG(NUM2),...,LG(NUMi),...}、D类数据集合{LD(NUM1),LD(NUM2),...,LD(NUMi),...}、R类数据集合{LR(NUM1),LR(NUM2),...,LR(NUMi),...},式中,LG(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集合,LD(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D类数据集合,LR(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R类数据集合;第三步、n=1;第四步、计算从时刻t0+(n-1)×T到时刻t0+n×T的时间段内的以下数据,t0表示当前时刻,T为预设的时间周期:{L(NUM1),L(NUM2),...,L(NUMi),...}{sum1-loc1,sum2-loc2,...,summ-locm,...sumM-locM}式中,L(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D类数据及R类数据融合后的定位数据集合,sum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总共的公交车数量,loc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已停放的公交车数量,summ-loc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剩余的空闲车位数;第五步、利用{L(NUM1),L(NUM2),...,L(NUMi),...}对公交车场站中的公交车进行实时地动态定位,并根据上一步计算得到的公交车场站中每一层的空闲车位数诱导公交车开往空闲车位数更多的区域;第六步、判断n是否大于N,若n>N,则结束本方法,若n≤N,则n=n+1,返回第四步。优选地,所述第四步包括:步骤401、剔除上一步得到的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中不在公交车场站空间U内的数据;步骤402、分别计算不同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设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为L(NUM),则计算定位数据集合L(NUM)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21、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没有相应的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则继续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仅有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一类数据集合,则进入步骤4022;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仅有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两类数据集合,则进入步骤4023;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具有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则进入步骤4024;步骤4022、将上一步得到的该类数据集合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步骤4023、计算上一步得到的两类数据集合的交集,若该交集为非空集合,则将交集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并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该交集为空,则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步骤4024、计算上一步得到的三类数据集合的交集,若该交集为非空集合,则将交集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并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该交集为空,则进入步骤4025;步骤4025、计算三类数据集合中任意两类数据集合的交集,若得到的所有交集为空,则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有任意一个交集为非空交集,则将该非空交集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并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优选地,所述步骤401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11、遍历上一步得到的G类数据集合,对于G类数据集合中当前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集合LG(NUM)而言,若能计算得到当前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G时刻收到GPS数据后的可能位置范围LG(NUM,tG),tG∈[t0+(n-1)×T,t0+n×T],则进入步骤4012,否则,剔除LG(NUM);遍历上一步得到的D类数据集合,对于D类数据集合中当前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D类数据集合LD(NUM)而言,若能计算得到当前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D时刻收到视频检测的定位数据后的可能位置范围LD(NUM,tD),tD∈[t0+(n-1)×T,t0+n×T],则进入步骤4013,否则,剔除LD(NUM);遍历上一步得到的R类数据集合,对于R类数据集合中当前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R类数据集合LR(NUM)而言,若能计算得到当前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R时刻被RFID检测设备检测到后的可能位置范围LR(NUM,tR),tR∈[t0+(n-1)×T,t0+n×T],则进入步骤4014,否则,剔除LR(NUM);步骤4012、判断LG(NUM)是否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若是,则保留LG(NUM),否则剔除LG(NUM):条件一)表示tG时刻的瞬时速度,vmax表示预先设定的瞬时速度阈值;条件二)表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G时刻收到GPS数据后,公交车可能位置的横坐标的值,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相对于公交车场站空间U的水平横坐标的边界;条件三)表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G时刻收到GPS数据后,公交车可能位置的纵坐标的值,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相对于公交车场站空间U的水平纵坐标的边界;条件四)表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G时刻收到GPS数据后,公交车可能位置的竖坐标的值,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相对于公交车场站空间U的竖坐标的边界;步骤4013、判断LD(NUM)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若是,则保留LD(NUM),否则剔除LD(NUM):条件一)表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D时刻收到视频检测的定位数据后,公交车可能位置的横坐标的值;条件二)表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在tD时刻收到视频检测的定位数据后,公交车可能位置的纵坐标的值;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所述公交车场站有M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公交车带有车载GPS,并在车辆启动状态下持续发送GPS数据,将GPS数据定义为G类数据;在公交车场站的进出口位置、场站内上下层的出入口分别安装有视频检测设备,将通过视频检测设备获得的视频检测数据定义为D类数据;公交车带有RFID标签,同时在公交车场站内铺设有与RFID标签相配合的RFID检测设备,将通过RFID检测设备获得的RFID数据定义为R类数据;第二步、获得G类数据集合{LG(NUM1),LG(NUM2),...,LG(NUMi),...}、D类数据集合{LD(NUM1),LD(NUM2),...,LD(NUMi),...}、R类数据集合{LR(NUM1),LR(NUM2),...,LR(NUMi),...},式中,LG(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集合,LD(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D类数据集合,LR(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R类数据集合;第三步、n=1;第四步、计算从时刻t0+(n‑1)×T到时刻t0+n×T的时间段内的以下数据,t0表示当前时刻,T为预设的时间周期:{L(NUM1),L(NUM2),...,L(NUMi),...}{sum1‑loc1,sum2‑loc2,...,summ‑locm,...sumM‑locM}式中,L(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D类数据及R类数据融合后的定位数据集合,sum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总共的公交车数量,loc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已停放的公交车数量,summ‑loc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剩余的空闲车位数;第五步、利用{L(NUM1),L(NUM2),...,L(NUMi),...}对公交车场站中的公交车进行实时地动态定位,并根据上一步计算得到的公交车场站中每一层的空闲车位数诱导公交车开往空闲车位数更多的区域;第六步、判断n是否大于N,若n>N,则结束本方法,若n≤N,则n=n+1,返回第四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所述公交车场站有M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公交车带有车载GPS,并在车辆启动状态下持续发送GPS数据,将GPS数据定义为G类数据;在公交车场站的进出口位置、场站内上下层的出入口分别安装有视频检测设备,将通过视频检测设备获得的视频检测数据定义为D类数据;公交车带有RFID标签,同时在公交车场站内铺设有与RFID标签相配合的RFID检测设备,将通过RFID检测设备获得的RFID数据定义为R类数据;第二步、获得G类数据集合{LG(NUM1),LG(NUM2),...,LG(NUMi),...}、D类数据集合{LD(NUM1),LD(NUM2),...,LD(NUMi),...}、R类数据集合{LR(NUM1),LR(NUM2),...,LR(NUMi),...},式中,LG(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集合,LD(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D类数据集合,LR(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R类数据集合;第三步、n=1;第四步、计算从时刻t0+(n-1)×T到时刻t0+n×T的时间段内的以下数据,t0表示当前时刻,T为预设的时间周期:{L(NUM1),L(NUM2),...,L(NUMi),...}{sum1-loc1,sum2-loc2,...,summ-locm,...sumM-locM}式中,L(NUMi)表示车牌号为NUMi的公交车的G类数据、D类数据及R类数据融合后的定位数据集合,sum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总共的公交车数量,loc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已停放的公交车数量,summ-locm表示公交车场站中第m层剩余的空闲车位数;第五步、利用{L(NUM1),L(NUM2),...,L(NUMi),...}对公交车场站中的公交车进行实时地动态定位,并根据上一步计算得到的公交车场站中每一层的空闲车位数诱导公交车开往空闲车位数更多的区域;第六步、判断n是否大于N,若n>N,则结束本方法,若n≤N,则n=n+1,返回第四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车场站定位及停车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包括:步骤401、剔除上一步得到的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中不在公交车场站空间U内的数据;步骤402、分别计算不同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设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为L(NUM),则计算定位数据集合L(NUM)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21、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没有相应的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则继续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仅有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一类数据集合,则进入步骤4022;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仅有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中的任意两类数据集合,则进入步骤4023;若经过步骤401后,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具有G类数据集合、D类数据集合及R类数据集合,则进入步骤4024;步骤4022、将上一步得到的该类数据集合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步骤4023、计算上一步得到的两类数据集合的交集,若该交集为非空集合,则将交集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并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该交集为空,则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步骤4024、计算上一步得到的三类数据集合的交集,若该交集为非空集合,则将交集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并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该交集为空,则进入步骤4025;步骤4025、计算三类数据集合中任意两类数据集合的交集,若得到的所有交集为空,则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若有任意一个交集为非空交集,则将该非空交集作为车牌号为NUM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L(NUM),并计算下一个车牌号的公交车的定位数据集合,直至遍历所有车牌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公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志潘振兴杨宇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