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20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设置在路基层上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贯通至路基层上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粗砂层、土壤层和种植于所述土壤层上的植被层,植被层的顶端低于所述混凝土路面的高度。在路面浇筑的过程中就先预埋有排水管道,从而使混凝土层上成型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排水通道之间按矩形阵列排序,其之间的前后左右间隔为40cm到60cm之间,从而使排水性能与结构强度的都达到一优良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
本技术属于道路建设
,特指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面到处是混凝土结构,绿地面积非常少。下雨时,因雨水无法从混凝土结构的路面渗透到地底下,只能从城市中预设的排水口进行排水,但当雨量较大时,排水口较小或堵塞时,城市往往会发生内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海”。因为这种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非常差或者可以说就几乎没有透水性,导致混凝土路面之下的土壤接触不到水,使土壤中的含水量越来越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为了解决路面透水性差的问题,现在也随之出现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和用这种混凝土浇筑的路面,但这种路面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直接用透水混凝土浇筑的路面虽然有一定的透水性,但相对来说效果也比较局限,在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是很难做到快速的排水,还有就是我们都知道用这种方法浇筑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造价是比普通混凝土浇筑的造价是高的多的,还有就是路面占用了城市大部分的地面空间,现有的路面在绿化方面也都做的不尽人意,因此,专利技术人觉得对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透水性能好,绿化区域高的透水混凝土路面。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设置在路基层上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贯通至路基层上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粗砂层、土壤层和种植于所述土壤层上的植被层,植被层的顶端低于所述混凝土路面。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均匀排布在所述混凝土层内,若干排水通道矩形排列且相邻的排水通道之间的排列间距设置在40cm-60c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包括位于混凝土层上表面处的进水口,进水口为直径设置在15cm-20cm之间的圆孔,所述圆孔处成型有圆弧倒角。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还开有导流槽,导流槽交错设置在若干排水通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中部位置高于两端部形成导流角,导流角低端部连通所述排水通道,所述导流角的角度为2°-5°。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与路基层之间还设置有石灰土垫层和碎石层。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内预埋有若干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排水通道底端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路面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道与所述排水通道之间还设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石灰土垫层内石灰的含量为12%。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在路面浇筑的过程中就先预埋有排水管道,从而使混凝土层上成型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排水通道之间按矩形阵列排序,其之间的前后左右间隔为40cm到60cm之间,且排水通道本身为直径是15cm到20cm之间的圆形通孔,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多次试验,根据多次数据表明,结合实际使用与建造的过程,从而得到当排水通道之间的间距为50cm,孔径为20cm的状态时,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性能与结构强度的都达到优良状态。2.在排水通道内设置有粗砂层和土壤层,土壤层内能够种植增加绿化的植被,所述土壤层的高度略低于混凝土路面的高度,使植被种植后的植被高度低于路面高度,使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和行人行走时不会有颠簸感,更为优选的,排水通道内的植被可种植再生性好,较耐践踏的低矮草本植物,既增加了路面的植被覆盖率又起到固土的作用。3.在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开设有交叉设置在排水通道与排水通道之间的导流槽,导流槽内有一个坡度,所述坡度为导流角,能使离排水通道远端的水快速的流入排水通道内,防止路面积水。4.混凝土层的下方还包括碎石层和12%石灰土垫层,12%石灰土垫层用于路面结构的稳定性,防止路面长久使用而发生的形变导致混凝土层的开裂;碎石层内铺设有若干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排水通道的下方,另一端设置在路面的两侧,在雨量较大时,碎石层来不及将雨量排入地底,排水管道起主要排水功能,将多余积水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1-路基层;2-混凝土层;3-排水通道;4-粗砂层;5-土壤层;6-植被层;7-导流层;8-石灰土垫层;9-排水管道;10-碎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设置在路基层1上的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贯通至路基层1上的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粗砂层4、土壤层5和种植于所述土壤层5上的植被层6,植被层6的顶端低于所述混凝土路面。在排水通道3内设置有粗砂层4和土壤层5,土壤层5内能够种植增加绿化的植被,所述土壤层5的高度略低于混凝土路面的高度,使植被种植后的植被高度低于路面高度,使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和行人行走时不会有颠簸感,更为优选的,排水通道3内的植被可种植再生性好,较耐践踏的低矮草本植物,既增加了路面的植被覆盖率又起到固土的作用。所述植被的优选方案可为马尼拉草、百喜草或佛甲草等,此类草本植物的生存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以及耐践踏,特别是需要将其种植在路面上。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3均匀排布在所述混凝土层2内,若干排水通道3矩形排列且相邻的排水通道之间的排列间距为50cm。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3包括位于混凝土层2上表面处的进水口,进水口为直径20cm的圆孔,所述圆孔处成型有圆弧倒角。本技术在路面浇筑的过程中就先预埋有排水管道9,从而使混凝土层2上成型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与排水通道3之间按矩形阵列排序,其之间的前后左右间隔为40cm到60cm之间,且排水通道3本身为直径是15cm到20cm之间的圆形通孔,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多次试验,根据多次数据表明,进而以结合实际使用与建造的过程,从而得到当排水通道3之间的间距为50cm,孔径为20cm的状态时,从而使排水性能与结构强度的都达到一优良状态。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还开有导流槽7,导流槽7交错设置在若干排水通道3之间。优选的,所述导流槽7的中部位置高于两端部形成导流角,导流角低端部连通所述排水通道3,所述导流角的角度为2°-5°,使路面上的水能快速的流入排水通道3内。在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开设有交叉设置在排水通道3与排水通道3之间的导流槽7,导流槽7内有一个坡度,所述坡度为导流角,能使离排水通道3远端的水快速的流入排水通道3内,防止路面积水。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2与路基层1之间还设置有石灰土垫层8和碎石层10。优选的,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10内预埋有若干排水管道9,所述排水管道9一端与所述排水通道3底端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路面的两侧。混凝土层2的下方还包括碎石层10和12%石灰土垫层8,12%石灰土垫层8用于路面结构的稳定性,防止路面长久使用而发生的形变导致混凝土层2的开裂;碎石层10内铺设有若干排水管道9,排水管道9的进水口设置在排水通道3的下方,另一端设置在路面的两侧,在雨量较大时,碎石层10来不及将雨量排入地底,排水管道9起主要排水功能,将多余积水排出。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9与排水通道3之间还设有滤网。可以防止一些比较大的碎石泥土进入排水管道9中而将排水管道9堵塞。优选的,所述石灰土垫层8内石灰的含量为1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路基层(1)上的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贯通至路基层(1)上的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粗砂层(4)、土壤层(5)和种植于所述土壤层(5)上的植被层(6),植被层(6)的顶端低于所述混凝土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路基层(1)上的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贯通至路基层(1)上的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粗砂层(4)、土壤层(5)和种植于所述土壤层(5)上的植被层(6),植被层(6)的顶端低于所述混凝土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3)均匀排布在所述混凝土层(2)内,若干排水通道(3)矩形排列且相邻的排水通道之间的排列间距设置在40cm-60c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3)包括位于混凝土层(2)上表面处的进水口,进水口为直径设置在15cm-20cm之间的圆孔,所述圆孔处成型有圆弧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还开有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仁川陈盛健朱锷霆叶康战
申请(专利权)人:万源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