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2072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包括踪迹显示器、云端处理器、边缘计算芯片、图像采集单元、红外感知单元、透雾模块、总电源,所述云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踪迹显示器、所述边缘计算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云端处理器与所述总电源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为9‑127个,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的数量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及方法,能够克服大雾、光线不充足等双重不利条件的影响,通过搭载神经网络的边缘计算芯片进行边缘计算,能够准确识别监测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野生动物的动态踪迹监测可为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研究组织提供准确可靠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成熟度等信息,为参与保护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宝贵的监测资料。现有技术对野生动物的监测方法有定位环监测法、卫星定位监测法、视频监测法、红外监测法和声监测法等。如CN207720938U、CN206725761U、CN107065623A等专利文献采用动物定位跟踪环对动物进行定位和跟踪,必须定期跟换电池,不便于更换,且每次更换电池都需要对动物进行麻醉,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伤害,更换工作麻烦,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CN108739490A、CN106291598A等专利文献均采用卫星定位跟踪监测野生动物,此类系统结构组成复杂,涉及卫星等极高成本的设备;现有视频监测设备,一方面容易受大雾等自然条件干扰,而林区雾气天气较多,现有视频监测设备难以满足成像质量需求;另一方面,现有视频监测设备要求监控区域具有充足的光源才能实现良好的监测效果,到了夜晚使用红外照射基本上都是只有黑白两色,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包括踪迹显示器、云端处理器、边缘计算芯片、图像采集单元、红外感知单元、透雾模块、总电源,所述云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踪迹显示器、所述边缘计算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云端处理器与所述总电源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野生动物为东北虎;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为9‑127个,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的数量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均设置在需要监测东北虎生存的原始林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包括踪迹显示器、云端处理器、边缘计算芯片、图像采集单元、红外感知单元、透雾模块、总电源,所述云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踪迹显示器、所述边缘计算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云端处理器与所述总电源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野生动物为东北虎;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为9-127个,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的数量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均设置在需要监测东北虎生存的原始林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搭载有东北虎体态特征提取神经网络和匹配神经网络模型,所述匹配神经网络模型中包含通过东北虎训练图像训练获得的东北虎体态特征数据样本模型;所述边缘计算芯片还用于将获得有效图像信息的地点位置和时间点回传至所述云端处理器。3.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包括踪迹显示器、云端处理器、边缘计算芯片、图像采集单元、红外感知单元、透雾模块、总电源,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摄像机主板、镜头、照度感应模块、驱动模块、增透膜,所述云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踪迹显示器、所述边缘计算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云端处理器与所述总电源电连接;所述摄像机主板分别与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照度感应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透雾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野生动物为东北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可分离地覆盖于所述镜头外表面,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增透膜固定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增透膜与所述镜头分离或驱动所述增透膜覆盖所述镜头;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增透膜覆盖所述镜头时,所述增透膜与所述镜头为紧贴式覆盖,中间无间距或空隙。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为9-127个,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的数量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红外感知单元、所述边缘计算芯片、所述透雾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均设置在需要监测东北虎生存的原始林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测量当前工作环境的光照强度,并将当前工作环境的光照强度值传至所述摄像机主板;所述摄像机主板用于基于光照强度值与驱动模块的驱动动作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选择确定光照强度值所对应的驱动模块的驱动动作,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动作包括两种,分别为驱动所述增透膜覆盖所述镜头、驱动所述增透膜与所述镜头分离;所述光照强度值与驱动模块的驱动动作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当光照强度值≤0.1Lux或所述照度感应模块无法检测到光照强度时,驱动模块的驱动动作为驱动所述增透膜覆盖所述镜头;当光照强度值>0.1Lux时,驱动模块的驱动动作为驱动所述增透膜与所述镜头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野生动物动态踪迹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雾模块包括雾等级识别模块、透雾模式选择模块;所述雾等级识别模块包括雾等级识别相机,其可以拍摄4种水平能见度距离的不同场景的图像,所述雾等级识别模块的雾等级识别确定方法为:所述雾等级识别相机能够在不小于第一水平能见度距离拍摄场景的清晰图像时确定为无雾等级;能够在小于第一水平能见度距离、不小于第二水平能见度距离拍摄场景的清晰图像时确定为轻雾等级;能够在小于第二水平能见度距离、不小于第三水平能见度距离拍摄场景的清晰图像确定为中雾等级;能够在小于第三水平能见度距离、不小于第四水平能见度距离拍摄场景的清晰图像时确定为浓雾等级;能够在小于第四水平能见度距离拍摄场景的清晰图像或者在小于第四水平能见度距离无法拍摄场景的清晰图像确定为强浓雾等级,所述第一水平能见度距离至所述第四水平能见度距离的大小关系为:第一水平能见度距离>第二水平能见度距离>第三水平能见度距离>第四水平能见度距离>0m;所述透雾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基于雾等级与透雾模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选择确定当前雾等级所对应的透雾模式,所述透雾模式包括四种模式,分别为无透雾处理模式、算法透雾模式、光学透雾模式以及算法透雾与光学透雾结合模式;所述雾等级与透雾模式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当雾等级为无雾等级或轻雾等级时,透雾模式为无透雾处理模式;当雾等级为中雾等级时,透雾模式为算法透雾模式;当雾等级为浓雾等级时,透雾模式为光学透雾模式;当雾等级为强浓雾等级时,透雾模式为算法透雾与光学透雾结合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