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淑华专利>正文

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191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它涉及油田注聚井混合装置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器(2)设置在上连管(3)内壁和上连接法兰盘(9)的内壁之间,混合器(7)固定在下连管(11)内,母液管(12)是中空夹层的双壁管,其母液管(12)的中空腔形成缓冲室(5),母液入口管(4)固定在母液管(12)外壁的上端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固定在母液管(12)的内壁之间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上开有分散通孔(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合效果好,混合不均匀系数≤10%,粘度损失<3%,达到油田注聚合物混合指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注聚井混合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油田三次采油所用的聚合物母液必须和水充分混合来达到提高石油产量的目的。但普通静态混合器对聚合物不能进行充分混合,使混合不均匀系数过大,粘度损失超标,既浪费了聚合物,又提高了采油成本,还降低了石油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它应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并且还具有可以达到油田聚合物母液与油田回注水的充分混合,混合不均匀系数和粘度损失小的特点。本技术包含上连接法兰盘9、下连接法兰盘10、上连管3、下连管11、母液管12、母液入口管4、混合器7,它还包含旋转器2、分散管6;上连接法兰盘9的下端与上连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下连接法兰盘10的上端与下连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连管3下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上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下连管11上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器2设置在上连管3内壁和上连接法兰盘9的内壁之间,混合器7固定在下连管1 1内,母液管12是中空夹层的双壁管,其母液管12的中空腔形成缓冲室5,母液入口管4固定在母液管12外壁的上端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固定在母液管12的内壁之间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上开有分散通孔13。本技术输入的聚合物母液和水通过混合器进行混合,使从排出口8排出的混合液达到混合指标。经过处理后的混合液取样分析,混合效果好,混合不均匀系数≤10%,粘度损失<3%,达到油田注聚合物混合指标。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由上连接法兰盘9、下连接法兰盘10、上连管3、下连管11、母液管12、母液入口管4、混合器7、旋转器2、分散管6组成;(见图1),上连接法兰盘9的下端与上连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下连接法兰盘10的上端与下连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连管3下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上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下连管11上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器2设置在上连管3内壁和上连接法兰盘9的内壁之间,混合器7固定在下连管11内,母液管12是中空夹层的双壁管,其母液管12的中空腔形成缓冲室5,母液入口管4固定在母液管12外壁的上端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固定在母液管12的内壁之间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上开有分散通孔13。分散管6至少由一个组成。分散管6的径向上部迎着来水方向在180°的范围内开有分散通孔13(见图2、图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分散管6由两个组成,上分散管6′与下分散管6相互垂直设置。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工作原理欲混合水从水的入口1进入,经旋转器2使水在上连管3内旋转流动;聚合物母液从母液入口管4进入,在缓冲室5内得到缓冲,之后聚合物母液进入分散管6中,母液在分散管6的分散通孔13上面产生一定高度的液柱,与旋转流动的水流发生作用,使母液呈束状分散于水中,之后通过混合器7混合,混合均匀后由混合液出口8排出。权利要求1.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它包含上连接法兰盘(9)、下连接法兰盘(10)、上连管(3)、下连管(11)、母液管(12)、母液入口管(4)、混合器(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旋转器(2)、分散管(6);上连接法兰盘(9)的下端与上连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下连接法兰盘(10)的上端与下连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连管(3)下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上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下连管(11)上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器(2)设置在上连管(3)内壁和上连接法兰盘(9)的内壁之间,混合器(7)固定在下连管(11)内,母液管(12)是中空夹层的双壁管,其母液管(12)的中空腔形成缓冲室(5),母液入口管(4)固定在母液管(12)外壁的上端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固定在母液管(12)的内壁之间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上开有分散通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散管(6)的径向上部迎着来水方向在180°的范围内开有分散通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散管(6)由两个组成,上分散管(6′)与下分散管(6)相互垂直设置。专利摘要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它涉及油田注聚井混合装置结构的改进。本技术的旋转器(2)设置在上连管(3)内壁和上连接法兰盘(9)的内壁之间,混合器(7)固定在下连管(11)内,母液管(12)是中空夹层的双壁管,其母液管(12)的中空腔形成缓冲室(5),母液入口管(4)固定在母液管(12)外壁的上端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固定在母液管(12)的内壁之间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上开有分散通孔(13)。本技术混合效果好,混合不均匀系数≤10%,粘度损失<3%,达到油田注聚合物混合指标。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B01F5/00GK2617923SQ0321337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李淑华, 徐广天, 郑福森 申请人:李淑华, 徐广天, 郑福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田注聚井高压分散混合装置,它包含上连接法兰盘(9)、下连接法兰盘(10)、上连管(3)、下连管(11)、母液管(12)、母液入口管(4)、混合器(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旋转器(2)、分散管(6);上连接法兰盘(9)的下端与上连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下连接法兰盘(10)的上端与下连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连管(3)下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上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下连管(11)上端的外壁与母液管(12)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器(2)设置在上连管(3)内壁和上连接法兰盘(9)的内壁之间,混合器(7)固定在下连管(11)内,母液管(12)是中空夹层的双壁管,其母液管(12)的中空腔形成缓冲室(5),母液入口管(4)固定在母液管(12)外壁的上端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固定在母液管(12)的内壁之间并与缓冲室(5)相连通,分散管(6)上开有分散通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华徐广天郑福森
申请(专利权)人:李淑华徐广天郑福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