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165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2±2℃,将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7±2℃,并保持真空罐内相对湿度76~81%RH;步骤2.当板材含水率降至20%<mc≤24%时,将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9±2℃,将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4±2℃,并保持真空罐内相对湿度73~78%RH;步骤3.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8%<mc≤20%时,将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7±2℃,将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1±2℃,并保持真空罐内相对湿度68~70%RH。具有干燥效率高、干燥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
本申请涉及木材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大厚度、高密度的实木材料的干燥方法。
技术介绍
实木家具的制造中,多采用厚度较大、密度较高的实木坯料,具体来说,厚度约为70~120mm,密度约为0.7~1.1g/cm³,例如红木。高密度材料同时还具有初含水率较高(20%~30%)的特点,使得高密度、大厚度、高含水率的木材成为了干燥的难题。现有的高密度实木材料的干燥处理方法,需要经过常压高温蒸煮、高压气蒸、高温高频真空干燥、低温干燥等步骤,总耗时约3个月。如中国专利CN106938486B中公开的一种红木木材的处理方法,包括水煮、一次冷却渗油、一次气蒸、二次冷却渗油、二次气蒸、三次冷却、真空高频干燥、以及恒温干燥,耗时达到了60~107天。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红木材料的干燥,将含水率控制在10%~16%,较好的克服红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开裂的问题。然而,上述技术方案的干燥周期过长,带来了设备利用率低、企业资金占用大的问题。另一种处理方法,如中国专利CN203534073U中公开的一种红木真空干燥机,通过在真空干燥罐中设置加热管、风机等结构,使被干燥材料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并在高速气流带动下快速干燥。然而上述问题存在着干燥效果差的技术问题,首先高密度材料内部水分通道堵塞,自然热风干燥过程中难以打破通道的堵塞,使得干燥不均匀;其次,红木材料初含水率较高,虽然负压环境会减弱空气流速,但是快速加热与气流的结合会导致材料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干燥不均匀、开裂和干燥周期过长的问题,从而针对大厚度、高密度的实木材料(厚度为70~120mm,密度为0.7~1.1g/cm³),提供一种减少干燥开裂、大幅缩短干燥周期的干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干板材放置于真空罐内的两层加热板之间,闭合上、下加热板至与待干板材的上、下表面无压力接触,并使所述真空罐内处于-0.08~-0.05MPa的负压环境;步骤2.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2±2℃,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7±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内相对湿度76~81%RH;步骤3.当板材含水率降至20%<mc≤24%时,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9±2℃,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4±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内相对湿度73~78%RH;步骤4.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8%<mc≤20%时,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7±2℃,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1±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内相对湿度68~70%RH;步骤5.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6%<mc≤18%时,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3±2℃,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7±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内相对湿度64~66%RH;步骤6.当板材含水率降至mc≤16%时,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8±2℃,将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61±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内相对湿度60~62%RH;步骤7.将所述电热板的温度降至25±2℃,使所述真空罐内恢复常压,打开上、下加热板,卸载板材。借由上述工艺方法,将传统的接触式加热干燥与真空干燥结合的干燥方法进行改进,使加热板的中间区域的温度相较于两端区域的温度高,从而待干板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温度相较于两端区域的温度高,在板材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较大的水蒸气压力,结合端部(以及近端部区域)首先向外界排出水分,进一步加大了水分通道路径内的水蒸气压力差。同时,当外界处于负压状态时,较大的水蒸气压力差驱动水分从水分通道路径的起始端向末端迁移,并最终向外界排出。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至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端部区域的温度逐渐递减。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至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端部区域的温度,每米降低1~2.5℃。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是指所述加热板的长度方向中部占所述加热板全长的25~30%的区域。作为优选,当所述板材的厚度为70~90mm时,所述步骤1中,将所述真空罐中的真空度设置为-0.063~-0.060MPa;并在所述步骤4中,待所述加热板到达设定温度后,将所述真空罐中的真空度设置为-0.070~-0.067MPa。作为优选,当所述板材的厚度为90~120mm时,所述步骤1中,将所述真空罐中的真空度设置为-0.055~-0.050MPa;并在所述步骤4中,待所述加热板到达设定温度后,将所述真空罐中的真空度设置为-0.065~-0.060MPa。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5和所述步骤6中,所述板材与所述加热板之间形成缝隙式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随所述板材的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大。作为优选,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板材与上部加热板和下部加热板之间。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5中,打开风机,在所述真空罐中形成0.5~1.5m/s的气流流速;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真空罐的顶部,且在所述真空罐的顶部、所述风机的两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导流面朝向所述板材一侧设置。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7中,随着所述真空罐中压力的恢复,降低所述风机的转速,并使所述真空罐内保持3~5m/s的气流流速。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7中,当所述真空罐内的压力恢复至-0.010~-0.005MPa,向所述真空罐内喷饱和水蒸气。借由上述工艺方法,将传统的接触式加热干燥与真空干燥结合的干燥方法进行改进,使加热板的中间区域的温度相较于两端区域的温度高,从而待干板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的温度相较于两端区域的温度高。中间区域温度高,两端温度低,可以在厚板材长度方向产生内到外低的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在板材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较大的水蒸气压力,结合端部(以及近端部区域)首先向外界排出水分,进一步加大了水分通道路径内的水蒸气压力差。同时,当外界处于负压状态时,较大的水蒸气压力差驱动水分从水分通道路径的起始端向末端迁移,并最终向外界排出,从而加快内部水分向外排出。并进一步地,通过气流通道的形成,在干燥后期形成更多的水分排出路径,进一步加快干燥速度。另一个方面,气流通道的形成与扩大是与材料的含水率的下降相配合而同步形成的,因而气流通道的宽度始终与板材当时的含水率是相符合的,不需要人为监控,而能够有效避免气流通道相对于即时含水率而言过大或过小。由此,本申请的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干燥周期短,可以将干燥周期从至少60天,缩减至约30天;(2)干燥质量好,能够相对有效的减少干燥开裂的问题,与现有技术中干燥耗时相近的干燥工艺相比,干燥开裂率从约20%下降至约3%,并且杜绝了皱缩、变形等其他干燥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所使用真空罐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加热板的一种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1-真空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将待干板材放置于真空罐(1)内的两层加热板(2)之间,闭合上、下加热板(2)至与待干板材的上、下表面无压力接触,并使所述真空罐(1)内处于‑0.07~‑0.05MPa的负压环境;步骤2. 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2±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7±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76~81%RH;步骤3. 当板材含水率降至20%<mc≤24%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9±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4±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73~78%RH;步骤4. 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8%<mc≤20%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7±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1±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68~70%RH;步骤5. 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6%<mc≤18%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3±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7±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64~66%RH;步骤6. 当板材含水率降至mc≤16%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8±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61±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60~62%RH;步骤7. 将所述电热板(2)的温度降至25±2℃,使所述真空罐(1)内恢复常压,打开上、下加热板(2),卸载板材,完成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干板材放置于真空罐(1)内的两层加热板(2)之间,闭合上、下加热板(2)至与待干板材的上、下表面无压力接触,并使所述真空罐(1)内处于-0.07~-0.05MPa的负压环境;步骤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2±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7±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76~81%RH;步骤3.当板材含水率降至20%<mc≤24%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39±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4±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73~78%RH;步骤4.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8%<mc≤20%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47±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1±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68~70%RH;步骤5.当板材含水率降至16%<mc≤18%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3±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7±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64~66%RH;步骤6.当板材含水率降至mc≤16%时,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两端区域的温度加热至58±2℃,将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加热至61±2℃,并保持所述真空罐(1)内相对湿度60~62%RH;步骤7.将所述电热板(2)的温度降至25±2℃,使所述真空罐(1)内恢复常压,打开上、下加热板(2),卸载板材,完成干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是指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占所述加热板(2)全长的25~30%的区域;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中部区域的温度至所述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端部区域的温度逐渐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厚度高密度实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春麦兴鉴谭成德关淑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阅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