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组成,且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并列设置,所述一号混合腔内设有竖向混合网,且竖向混合网的两端与一号混合腔内壁之间通过滑轨连接,所述箱体位于二号混合腔一侧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轴,且转轴横设在二号混合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使用时首先利用一号混合腔内的竖向混合网进行横向搅拌混合,经过初次混合的原料,再利用二号混合腔进行混合,混合的更加均匀,使得混合效果更佳,通过在二号混合腔的T型杆上套接多组橡胶搅拌片,利用橡胶搅拌片搅拌混合,不易伤到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PC/ABS树脂是聚丁二烯的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游离共聚物(SAN)的混合物,组成ABS树脂的各组分的溶解度参数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主要由PB接枝橡胶相、SAN塑料相与界面区组成的非均相混合物。在PC/ABS相容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现有的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结构简单,使的混合效果较差,且在搅拌过程中,搅拌页容易与原料发生化学反应,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使用时首先利用一号混合腔内的竖向混合网进行横向搅拌混合,经过初次混合的原料,再利用二号混合腔进行混合,混合的更加均匀,使得混合效果更佳,通过在二号混合腔的T型杆上套接多组橡胶搅拌片,利用橡胶搅拌片搅拌混合,不易伤到原料,改变传统采用金属材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便于保持原料之间的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组成,且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并列设置,所述一号混合腔内设有竖向混合网,且竖向混合网的两端与一号混合腔内壁之间通过滑轨连接,所述箱体位于二号混合腔一侧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轴,且转轴横设在二号混合腔内,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T型杆,且T型杆的横端上套接有橡胶搅拌片,所述二号混合腔底端设有出料口,以及一号混合腔顶端设有进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搅拌片与T型杆接触的一端设有套接环,以及套接环套在T型杆上,所述橡胶搅拌片上开设有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混合腔与竖向混合网平行的一侧表面上下对称设置电推杆,且电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在竖向混合网的一侧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之间通过阀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安装在一号混合腔的内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一号混合腔和二号混合腔,使用时首先利用一号混合腔内的竖向混合网进行横向搅拌混合,经过初次混合的原料,再利用二号混合腔进行混合,混合的更加均匀,使得混合效果更佳。2、本技术通过在二号混合腔的T型杆上套接多组橡胶搅拌片,利用橡胶搅拌片搅拌混合,不易伤到原料,改变传统采用金属材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便于保持原料之间的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在橡胶搅拌片的顶端设置套接环,利用套接环将橡胶搅拌片套接在T型杆上,使得橡胶搅拌片与T型杆之间的可拆式连接,便于跟换损坏的橡胶搅拌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的一号混合腔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的橡胶搅拌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滑轨;3、竖向混合网;4、一号混合腔;5、搅拌电机;6、转轴;7、出料口;8、二号混合腔;9、T型杆;10、橡胶搅拌片;11、阀门;12、套接环;13、透气孔;14、电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由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组成,且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并列设置,所述一号混合腔4内设有竖向混合网3,且竖向混合网3的两端与一号混合腔4内壁之间通过滑轨2连接,所述箱体1位于二号混合腔8一侧设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转轴6,且转轴6横设在二号混合腔8内,所述转轴6上固定安装有T型杆9,且T型杆9的横端上套接有橡胶搅拌片10,所述二号混合腔8底端设有出料口7,以及一号混合腔4顶端设有进料口。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使用时首先利用一号混合腔4内的竖向混合网3进行横向搅拌混合,经过初次混合的原料,再利用二号混合腔8进行混合,混合的更加均匀,使得混合效果更佳。其中,所述橡胶搅拌片10与T型杆9接触的一端设有套接环12,以及套接环12套在T型杆9上,所述橡胶搅拌片10上开设有透气孔1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利用套接环12将橡胶搅拌片10可拆卸连接在T型杆9上,便于更换损坏的橡胶搅拌片10。其中,所述一号混合腔4与竖向混合网3平行的一侧表面上下对称设置电推杆14,且电推杆14的输出端连接在竖向混合网3的一侧表面。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利用电推杆14带动竖向混合网3在一号混合腔4内移动,以便实现搅拌混合。其中,所述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之间通过阀门11连通。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便于通过阀门11将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进行通断处理。其中,所述滑轨2安装在一号混合腔4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滑轨2使得竖向混合网3可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工作时,将需要混合的材料,从箱体1的进料口倒入一号混合腔4内,启动电推杆14,利用电推杆14带动竖向混合网3在一号混合腔4内壁的滑轨2上滑动,从而将一号混合腔4的物料进混合,打开阀门11,然后经过初次混合的物料进入到二号混合腔8,搅拌电机5带动转轴6转动,带动T型杆9上的橡胶搅拌片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物料进行二次混合,通过两次混合,使得混合效果更好,且在二号混合腔8的T型杆9上套接多组橡胶搅拌片10,利用橡胶搅拌片10搅拌混合,不易伤到原料,改变传统采用的金属材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便于保持原料之间的稳定性,其中,在橡胶搅拌片10的顶端设置套接环12,利用套接环12将橡胶搅拌片10套接在T型杆9上,使得橡胶搅拌片10与T型杆之间形成可拆式连接,便于跟换损坏的橡胶搅拌片1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由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组成,且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并列设置,所述一号混合腔(4)内设有竖向混合网(3),且竖向混合网(3)的两端与一号混合腔(4)内壁之间通过滑轨(2)连接,所述箱体(1)位于二号混合腔(8)一侧设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转轴(6),且转轴(6)横设在二号混合腔(8)内,所述转轴(6)上固定安装有T型杆(9),且T型杆(9)的横端上套接有橡胶搅拌片(10),所述二号混合腔(8)底端设有出料口(7),以及一号混合腔(4)顶端设有进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混合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由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组成,且一号混合腔(4)和二号混合腔(8)并列设置,所述一号混合腔(4)内设有竖向混合网(3),且竖向混合网(3)的两端与一号混合腔(4)内壁之间通过滑轨(2)连接,所述箱体(1)位于二号混合腔(8)一侧设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转轴(6),且转轴(6)横设在二号混合腔(8)内,所述转轴(6)上固定安装有T型杆(9),且T型杆(9)的横端上套接有橡胶搅拌片(10),所述二号混合腔(8)底端设有出料口(7),以及一号混合腔(4)顶端设有进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韧型PC/ABS相容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鸿,石剑锋,曾王杰,朱延谭,田冶,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华雯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