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124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培养罐、振针、螺纹杆、遮光组件,培养罐顶部设有把手,培养罐两侧连接遮光组件,培养罐底部由支撑腿支撑,支撑腿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培养罐内部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套接有U形卡环,U形卡环两侧连接振针,振针下方设有卡板,本装置既能保持培养装置的温度控制力,还能提高培养装置的光能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培养(microculture)是生物培养的中的一种。所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是很容易失败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皿,并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培养。现有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不能培养皿进行固定同时放置多个,而且不便于培养皿的取放,控温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既能保持培养装置的温度控制力,还能提高培养装置的光能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振针、螺纹杆、遮光组件,培养罐顶部设有把手,培养罐两侧连接遮光组件,培养罐底部由支撑腿支撑,支撑腿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培养罐内部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套接有U形卡环,U形卡环两侧连接振针,振针下方设有卡板。通过传动装置的带动使螺纹导套在螺纹杆表面上下滑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振针插入培养腔内,可通过振针的出气孔给予微生物足够的养分,保证了微生物的培养效果,培养罐内的温度由加热管与制冷器实时调节,使微生物在培养时能够达到其培养所需的温度,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遮光组件的设计可控制光照亮度与光照强度,微生物需要进行光照时可将遮光组件掀起,本装置密封性较好,培养效率高,培养的微生物不会受到污染,培养罐内温度适宜,培养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适用寿命长。作为优选,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绕接皮带轮一端,皮带轮另一端连接从动轮,从动轮中部连接有进气支管。电机的输出端转动,驱动皮带轮,从而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中部套接的进气支管与螺纹杆相连,螺纹杆旋转的同时套接于螺纹杆的螺纹导套转动,连接螺纹导套的振针进入培养腔输送气体或营养液至微生物。作为优选,进气支管下端连接转换器,转换器连接主进气管,进气支管的三分之二位于培养罐内部,进气支管上端连接螺纹杆。主进气管连接外部供气设备,由于进气支管内部中空,两侧呈管状,气体会从两侧向上排出置三通阀,再输送至相应位置。作为优选,进气支管内部中空,且进气支管中部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与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进气支管两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个3卡槽,卡槽内卡接有卡板,卡板上设有穿接孔,卡板靠近培养罐罐壁一侧设有密封门。当培养罐内微生物培育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发热,加热器的温度会缓慢散出,维持培养罐内的温度,培养罐内温度到达极值时温度控制器将信息反馈至控制器,使加热器不在发热,在温度较为舒适的环境下对微生物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不能对温度进行自动调节的问题,卡板可推进卡槽,卡板上方的空间会呈一个有效培养腔,可随时抽出,较为方便,卡板表面的穿接孔用于穿接振针,为了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密封门能自由开关,增强了装置整体的灵活性。作为优选,螺纹杆内部开设有三通输送管,三通输送管顶部连接三通阀,三通阀连接导管一端,导管另一端连接升降板,升降板与振针表面的出气孔连通。螺纹杆内部的三通输送管能气体分别输送置三根导管内部,再送至升降板,最后通入振针内部,升降板一侧连接的滑轨能提高升降板的灵活度。作为优选,出气孔的中部设有转轴,转轴表面环布挡流杆,挡流杆靠近出气孔的一端连接有橡胶球,每根挡流杆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多种含有营养的气体或液体会从出气孔内喷出,出气孔内的转轴会被气体吹至旋转,挡流杆与转轴一起转动,在挡流杆的作用下,会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及流速,增大了气体的流动面积,避免气体与微生物直接接触,气体会分布于微生物培养腔内,激活了该微生物相关的膜结合透性酶,诱导合成新的亲和力透性酶,下调了胞内代谢与合成速率,仅维持了生命所需的最低物质消耗,降低了微生物的培养成本。作为优选,螺纹杆与U形卡环之间设有螺纹导套,U形卡环内部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中部连接升降板。U形卡环内部的压缩弹簧能起到减震作用,确保升降板能够稳定运行,不会大频率抖动。作为优选,遮光组件由外至内设为三层,分别为避光层、半透层、透光层。遮光组件可控制光能的利用率,能改变光照强度,避光层为密封层,几乎不透光,再无需光照的情况下可以掀下,半透层的透光率为50%,透光层的透光率为80%,符合微生物生长的光暗效应,使微生物不至于长时间暴露在光照强度较强的环境下导致微生物生长活性下降,又能使微生物在生长后进入避光状态下进行充分休息,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微生物及生长要求。作为优选,培养罐顶部左侧设有出气阀,三通阀两侧设有制冷器,制冷器连接培养罐侧壁。微生物培养完成后,可打开出气阀,使废气从培养罐中排出,便于培养罐的清洗,培养罐内制冷器的设置能有效的降低培养罐内的稳定,智能化程度较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微生物需要高温培养时,通过加热管的加热对培养罐起到恒温作用,同时制冷器也可对培养罐内的温度进行降温智能化程度高,也有利于微生物的培养,通过传动装置的带动使螺纹导套在螺纹杆表面上下滑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振针插入培养腔内,可通过振针的出气孔给予微生物足够的养分,保证了微生物的培养效果,遮光组件能很好的模拟昼夜,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微生物及生长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螺纹杆与螺纹导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出气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培养罐;2三通阀;3三通输送管;4导管;5U形卡环;6升降板;7振针;8出气孔;81橡胶球;82加强筋;83转轴;84挡流杆;9温度控制器;10密封门;11卡板;12穿接孔;13电机;14皮带轮;15支撑腿;16从动轮;17转换器;18主进气管;19进气支管;20加热器;21连接板;22卡槽;23滑轨;24制冷器;25出气阀;26把手;27压缩弹簧;28螺纹导套;29螺纹杆;30遮光组件;31避光层;32半透层;33透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1、振针7、螺纹杆29、遮光组件31,培养罐1顶部设有把手26,培养罐1两侧连接遮光组件30,培养罐1底部由支撑腿15支撑,支撑腿15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培养罐1内部设有螺纹杆29,螺纹杆29上套接有U形卡环5,U形卡环5两侧连接振针7,振针7下方设有卡板11。通过传动装置的带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1)、振针(7)、螺纹杆(29)、遮光组件(3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1)顶部设有把手(26),所述培养罐(1)两侧连接遮光组件(30),所述培养罐(1)底部由支撑腿(15)支撑,所述支撑腿(15)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培养罐(1)内部设有螺纹杆 (29),所述螺纹杆(29)上套接有U形卡环(5),所述U形卡环(5)两侧连接振针(7),所述振针(7)下方设有卡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1)、振针(7)、螺纹杆(29)、遮光组件(3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1)顶部设有把手(26),所述培养罐(1)两侧连接遮光组件(30),所述培养罐(1)底部由支撑腿(15)支撑,所述支撑腿(15)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培养罐(1)内部设有螺纹杆(29),所述螺纹杆(29)上套接有U形卡环(5),所述U形卡环(5)两侧连接振针(7),所述振针(7)下方设有卡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绕接皮带轮(14)一端,所述皮带轮(14)另一端连接从动轮(16),所述从动轮(16)中部连接有进气支管(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19)下端连接转换器(17),所述转换器(17)连接主进气管(18),所述进气支管(19)的三分之二位于培养罐(1)内部,所述进气支管(19)上端连接螺纹杆(2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光照亮度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19)内部中空,且进气支管(19)中部安装有加热器(20),加热器(20)与温度控制器(9)电性连接,所述进气支管(19)两侧设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上设有至少3个卡槽(22),所述卡槽(22)内卡接有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凤金怡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爵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