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及使用方法,属汽车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各类车辆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功能也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基于蓄电池为动力基础的新能能源车辆,这些车辆在运行中,往往均极易出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车载然后或电能耗尽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并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变,从而导致车辆使用的可靠性受到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当前车辆所使用的供电电路,往往仅能满足车辆自身运行及与车辆相关的小功率用电器设备驱动运行,而对一些大功率的家用用电器则无法有效的提供电能,进一步影响了车辆使用的灵活和便捷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车辆用附加动力机构及使用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分类技术上的一些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及方法。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效果,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及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组、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整流装置、逆变装置、熔断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组、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整流装置、逆变装置、熔断保险丝、承载龙骨、动力承载舱、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及基于BMS系统的综合控制装置,所述的承载龙骨为框架式结构,其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布若干导向滑轨,所述的导向滑轨均与其所在的承载龙骨外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动力承载舱、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均嵌于承载龙骨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龙骨内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承载舱至少一个,并位于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的正下方,其中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至少一个,嵌于动力承载舱内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组、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整流装置、逆变装置、熔断保险丝、承载龙骨、动力承载舱、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及基于BMS系统的综合控制装置,所述的承载龙骨为框架式结构,其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布若干导向滑轨,所述的导向滑轨均与其所在的承载龙骨外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动力承载舱、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均嵌于承载龙骨内,并通过导向滑轨与承载龙骨内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承载舱至少一个,并位于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的正下方,其中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至少一个,嵌于动力承载舱内并通过导线分别与基于BMS系统的综合控制装置、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电气连接,所述的基于BMS系统的综合控制装置嵌于控制承载舱内,同时通过导线与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整流装置、逆变装置、熔断保险丝电气连接,所述的整流装置、逆变装置、熔断保险丝均至少一个并嵌于接线承载舱内,所述的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均至少一个,嵌于接线承载腔外表面,并分别通过熔断保险丝与的整流装置、逆变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的整流装置、逆变装置通过导线与锂离子电池组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锂离子电池组间通过混联电路与基于BMS系统的综合控制装置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均至少一个,各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间均相互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装置、逆变装置中,一个整流装置和一个逆变装置构成一个工作组,每个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均与一个工作组间通过熔断保险丝相互电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承载舱、控制承载舱、接线承载舱均为密闭腔体结构,其中所述的动力承载舱内设至少一条隔板,并通过隔板将动力承载舱分割为至少一个承载室,每个承载室内均设一个锂离子电池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附加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滑轨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忠慧,尹阳光,端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欧威能新能源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