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取穴度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697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穴度量尺,所述的腹针取穴度量尺包括顶盖、底盖、弹性等分尺、滑动装置;所述的弹性等分尺上设有“8大8小”16个等分刻度线;所述的底盖后端两侧内壁上设有多个连续的内卡齿;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杆、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末端设有多个连续的外卡齿。其优点表现在:体积小巧,携带及使用都十分方便;尺度可弹性伸缩,满足取穴时需按个体同身寸定穴的技术要求,用于腹针治疗腹针取穴时,通过等分定距的同身寸,准确定位所需针灸的穴位;与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先用直尺准确量取拟针灸部位的尺寸为多少公分,然后再按针灸学中的同身寸原则折算具体尺寸后再定位的取穴方法相比较,能显著提高腹部取穴时的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针取穴度量尺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腹针取穴度量尺。
技术介绍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实施部位,每个穴位都是在体表的标注定位点,穴位的穴性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在临床上的不同功能确定的,每一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点,而绝不是任意点,因此,准确定位取穴和对每个腹部穴位的穴性进行了解是尤为重要的。传统针灸对经络的认知建立在经脉是运行气血的循行线(通道)的基础上,因此强调取穴时可以“离穴不离经”。腹针疗法认为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点,强调取穴准确的重要性。因此,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来形容取穴准确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腹针疗法取穴时,通常采用直尺来进行测量,再将直尺等到的单位cm转化为腹针取穴所需要的单位寸,这之间的换算过程比较繁琐,且结果容易出错,还有的医护人员在进行腹针取穴时,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用手指丈量的方式来进行取穴,这些方法显然过于粗略,会大大影响取穴的准确性。中国专利文献:CN00124346.2,申请日2000.09.08,专利名称为:针灸取穴尺。公开了一种针灸取穴尺,它是由富有弹性的橡皮标尺作为量穴工具,由齿轮与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针取穴度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针取穴度量尺包括顶盖、底盖、弹性等分尺、滑动装置;所述的顶盖与底盖之间两端为密封结构,两侧为中空结构,且顶盖与底盖之间形成一个滑槽;所述的弹性等分尺上设有“8大8小”16个等分刻度线;所述的弹性等分尺设于顶盖与底盖之间,且弹性等分尺的前端设于顶盖和底盖前端密封中间位置;所述的底盖后端两侧内壁上设有多个连续的内卡齿;所述的内卡齿开口方向水平向内;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杆、连接杆;所述的滑动杆两端设有滑动按钮;所述的滑动杆设于设于滑槽中;所述的滑动按钮设于滑槽外;所述的滑动杆为弹性伸缩结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弹簧;所述的连接杆分别竖直连接于滑动杆两端,且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针取穴度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针取穴度量尺包括顶盖、底盖、弹性等分尺、滑动装置;所述的顶盖与底盖之间两端为密封结构,两侧为中空结构,且顶盖与底盖之间形成一个滑槽;所述的弹性等分尺上设有“8大8小”16个等分刻度线;所述的弹性等分尺设于顶盖与底盖之间,且弹性等分尺的前端设于顶盖和底盖前端密封中间位置;所述的底盖后端两侧内壁上设有多个连续的内卡齿;所述的内卡齿开口方向水平向内;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杆、连接杆;所述的滑动杆两端设有滑动按钮;所述的滑动杆设于设于滑槽中;所述的滑动按钮设于滑槽外;所述的滑动杆为弹性伸缩结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弹簧;所述的连接杆分别竖直连接于滑动杆两端,且连接杆设于底盖内;所述的连接杆末端设有多个连续的外卡齿,所述的外卡齿开口方向水平向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扬徐春江张海娇徐华吴陈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闸北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