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66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固定结构、抬升结构和支撑结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和滑槽,固定板上还设有定位机构;抬升结构包括升降杆和支撑臂,升降杆和支撑臂的底端分别设置滑轮与滑槽连接,支撑臂的顶端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支撑结构包括膝部卡箍,膝部卡箍的顶面和两端开口,膝部卡箍的底部设置连接件与升降杆连接,膝部卡箍的开口处设置腿部支撑板,腿部支撑板远离膝部卡箍的一端设置脚部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脑卒中各阶段患者良肢位矫正康复治疗,尤其针对患病初期患者良肢位被动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脑血管疾病俗称脑卒中或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以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异常所导致的脑部病变。它是危害人民健康、影响劳动力、严重时危及生命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我国的中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患者肢体瘫痪多是由于控制病患部位的运动神经中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所处的时期,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据有关资料表明,中风患者中约85%以上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是脑卒中致残的主要表现,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研究证明,中风患者如果在发病初期就开始做康复训练,那么后期偏瘫的概率会大幅度减小,有研究认为,早期良肢位矫正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14天以内进行,可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最有效地降低致残率及预防相关并发症,实践也证明早期良肢位矫正康复治疗的介入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向上依次包括固定结构、抬升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和设置于固定板(1)上的滑槽(2),固定板(1)上还设有定位机构;抬升结构包括升降杆(3)和支撑臂(4),升降杆(3)和支撑臂(4)的底端分别设置滑轮(5)与滑槽(2)连接,支撑臂(4)的顶端与升降杆(3)固定连接;支撑结构包括膝部卡箍(6),膝部卡箍(6)的顶面和两端开口,膝部卡箍(6)的底部设置连接件(7)与升降杆(3)连接,膝部卡箍(6)的开口处设置腿部支撑板(8),腿部支撑板(8)远离膝部卡箍(6)的一端设置脚部支撑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向上依次包括固定结构、抬升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和设置于固定板(1)上的滑槽(2),固定板(1)上还设有定位机构;抬升结构包括升降杆(3)和支撑臂(4),升降杆(3)和支撑臂(4)的底端分别设置滑轮(5)与滑槽(2)连接,支撑臂(4)的顶端与升降杆(3)固定连接;支撑结构包括膝部卡箍(6),膝部卡箍(6)的顶面和两端开口,膝部卡箍(6)的底部设置连接件(7)与升降杆(3)连接,膝部卡箍(6)的开口处设置腿部支撑板(8),腿部支撑板(8)远离膝部卡箍(6)的一端设置脚部支撑板(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卡箍(6)包括对称设置的弧形护板(10)和护板(10)底面的连接件(7),护板(10)之间彼此分离,护板(10)的底面分别与连接件(7)固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卒中后下肢良肢位矫正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对称设置于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科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