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66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薄壁铣削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铣刀,两个所述铣刀滑动设置,且两个所述铣刀的滑动方向为两个所述铣刀的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该控制方法包括: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使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铣削的薄壁厚度相等;启动两所述铣刀,沿垂直于两个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到待铣削零件上;沿设定的轨迹同时移动两所述铣刀;在沿设定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直到沿设定的轨迹完成移动。本公开能够快速加式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微小薄壁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微通道冷板、微叶轮、微模具和太赫慢波等复杂构件。微细铣削能够在这些微小构件上有效地加工出具有良好精度性能的三维复杂特征。由于严格的公差要求,微小薄壁成为最典型和最富有挑战的加工特征。微小薄壁,尤其是大高宽比的微小薄壁,在动态铣削的过程中,在铣销力的作用下,微小薄壁特征很容易发生加工变形的问题,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尤其是对于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如何在铣削的过程中防止薄壁发生变形,并实现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的快速铣削,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能够便于实现对于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进行铣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薄壁铣削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铣刀,两个所述铣刀滑动设置,且两个所述铣刀的滑动方向为两个所述铣刀的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S1,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使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铣削的薄壁厚度相等;S2,启动两所述铣刀,沿垂直于两个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到待铣削零件上;S3,沿设定的轨迹同时移动两所述铣刀;S4,在沿设定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直到沿设定的轨迹完成移动。可选地,所述薄壁铣削装置还包括安装板,两个所述铣刀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滑动设置;在步骤S3中,通过控制安装板的移动来实现两所述铣刀沿轨迹方向移动。可选地,步骤S3中,在所述安装板移动的过程中,控制两所述铣刀沿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以使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点的薄壁厚度相等。可选地,在步骤S3中,沿设定轨迹移动两所述铣刀的过程中,保证两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面垂直于设定的轨迹。可选地,所述设定的轨迹为曲线,且预设的所述轨迹的最小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铣刀的直径。可选地,在步骤S3中,移动两所述铣刀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所述安装板来保证两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面垂直于预设的轨迹。可选地,在步骤S1还包括:调节两所述铣刀在自身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两所述铣刀的铣削深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铣刀,且两个铣刀在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在使用时,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使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铣削的薄壁厚度相等;启动两所述铣刀,沿垂直于两个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到待铣削零件上;沿设定的轨迹同时移动两所述铣刀;在沿设定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直到沿设定的轨迹完成移动。如此,通过在移动两所述铣刀的过程中,调节两铣刀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便于实现薄壁厚度非均匀变化的控制,有利于提高铣削速度及精度。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薄壁铣削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铣刀,两个所述铣刀滑动设置,且两个所述铣刀的滑动方向为两个所述铣刀的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S1,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使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铣削的薄壁厚度相等。具体地,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是指调节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此处所指的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是指两所述铣刀之间的最小距离。S2,启动两所述铣刀,具体地,启动两所述铣刀是指转动两所述铣刀,沿垂直于两个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到待铣削零件上。S3,沿设定的轨迹同时移动两所述铣刀。具体地,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所述铣刀同步移动。如此,能够防止在铣削的过程中,形成的薄壁产生变形。S4,在沿设定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直到沿设定的轨迹完成移动。如此,便于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成型。可选地,所述薄壁铣削装置还包括安装板,两个所述铣刀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滑动设置。具体地,所述铣刀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铣刀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步骤S3中,通过控制安装板的移动来实现两所述铣刀沿轨迹方向移动。具体地,通过控制安装板的移动来实现两所述铣刀的安装。可选地,步骤S3中,在所述安装板移动的过程中,控制两所述铣刀沿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以使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点的薄壁厚度相等。通过控制两所述铣刀沿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能够便于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形成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可选地,在步骤S3中,沿设定轨迹移动两所述铣刀的过程中,保证两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面垂直于设定的轨迹。如此,能够尽可能保证两所述铣刀在铣削的过程中受到的横向力相互抵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轨迹为曲线,且预设的所述轨迹的最小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铣刀的直径。可选地,在步骤S3中,移动两所述铣刀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所述安装板来保证两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面垂直于预设的轨迹。具体地,两所述铣刀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同时控制安装板的转动和移动,以实现对于两所述铣刀移动的速度和角度的控制。当所述安装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安装板的转动中心为两所述铣刀的对称中心线。可选地,步骤S1还包括:调节两所述铣刀在自身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两所述铣刀的铣削深度。如此,便于控制两所述铣刀的铣削深度。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铣削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铣刀,两个所述铣刀滑动设置,且两个所述铣刀的滑动方向为两个所述铣刀的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S1,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使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铣削的薄壁厚度相等;S2,启动两所述铣刀,沿垂直于两个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到待铣削零件上;S3,沿设定的轨迹同时移动两所述铣刀;S4,在沿设定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直到沿设定的轨迹完成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铣削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铣刀,两个所述铣刀滑动设置,且两个所述铣刀的滑动方向为两个所述铣刀的相向或相背的方向移动;S1,调节两个所述铣刀的位置,使两个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与待铣削的薄壁厚度相等;S2,启动两所述铣刀,沿垂直于两个所述铣刀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到待铣削零件上;S3,沿设定的轨迹同时移动两所述铣刀;S4,在沿设定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两所述铣刀之间的距离;直到沿设定的轨迹完成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铣削装置还包括安装板,两个所述铣刀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滑动设置;在步骤S3中,通过控制安装板的移动来实现两所述铣刀沿轨迹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度非均匀变化的薄壁铣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杰周稼铭衣丰艳项俊锋张帅康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