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疝矫正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641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7
腹疝矫正带,包括硬质圆盘、左腹带和右腹带,硬质圆盘的底面同轴线固定有圆台,硬质圆盘和圆台的中心处对应开设有穿孔,穿孔内穿设有硬质胶棒,硬质胶棒的下部缠绕有位于圆台下方的棉条;左腹带的右侧开设有缺口,左腹带的前表面设有若干列位于缺口左侧的挂环,若干列挂环左右并排设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性好,固定效果佳,能够对疝孔彻底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疝矫正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腹疝矫正带。
技术介绍
现有的腹疝矫正带为一环形腹带,接口处通过魔术贴粘合对接,使用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再将硬质压板压迫疝囊,使用腹带正中压于硬质压板上并环围腹部收紧粘贴两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疝孔封堵不彻底:现有技术使用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再将硬质压板压迫疝囊颈,不能完全封堵疝内容物的通道,部分组织仍可填充疝出路径,延缓疝口闭合;(2)、疝孔张力大:现有技术使用时将腹带正中压于硬质压板上并环围腹部收紧粘贴两端,通过环形收紧腹部并不能有效降低疝孔局部张力,当婴儿哭闹时腹部压力上升,腹带上下的腹壁膨隆,牵拉疝环周围皮肤与筋膜,使得疝环张力增大,延缓疝闭合;(3)、安全性差:现有技术以一环形腹带收缩腹部,当婴儿哭闹腹压增加时,环形腹带收紧处压力过大,婴儿会感到不舒适,且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当环形腹带收缩过紧时可能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呼吸,导致婴幼儿缺氧,环形腹带收缩后减少腹腔容量,患儿可能出现呕吐症状,严重者窒息危及生命,由于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封堵疝内容物的通道,部分组织仍可填充疝出路径,硬质压板压迫疝内容物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4)、固定效果差:现有技术为了保证疝口的压力,选用腹带时常用无弹性腹带,但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平静状态及哭闹状态时腹围相差过大。腹带易随着腹部的膨胀和收缩产生错位,致使硬质压板不能对疝口持续压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封堵疝孔彻底、能够调节疝孔张力的腹疝矫正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腹疝矫正带,包括硬质圆盘、左腹带和右腹带,硬质圆盘的底面同轴线固定有圆台,硬质圆盘和圆台的中心处对应开设有穿孔,穿孔内穿设有硬质胶棒,硬质胶棒的下部缠绕有位于圆台下方的棉条;左腹带的右侧开设有缺口,左腹带的前表面设有若干列位于缺口左侧的挂环,若干列挂环左右并排设置,左腹带的前表面左侧设有毛绒层;右腹带的左侧边中部连接有水平向左延伸设置的插头,插头的后表面设有一列挂钩,右腹带的后表面右侧设有刺毛层;左腹带的后表面右部以及右腹带的后表面左部均设有胶层,胶层的后表面粘贴有离型纸。硬质圆盘的外缘包裹有棉质圈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使用硬质胶棒作为棉条的牵引,将圆台、棉质圈层以及棉条压迫阻塞疝出通道,将疝孔内的组织完全挤出疝孔,促进疝孔闭合;同时由于棉条的可塑性及压缩性强,所以不会因疝囊内有异物而影响愈合;(2)、本技术使用左腹带和右腹带粘贴与疝囊两侧皮肤,并且向疝口中心牵拉皮肤,皮肤牵拉带动下方的筋膜和肌肉同步向疝孔移动,大大降低了疝孔周围的张力,促进疝口闭合;(3)、本技术压迫硬质圆盘依靠的是腹部皮肤的粘贴力,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于腹壁活动的限制,而对腹腔容量改变不明显,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呕吐窒息等风险,新技术采用棉条封堵疝孔,疝内容物不会疝出,不存在压迫疝内容物导致内容物嵌顿、受压坏死的风险;(4)、本技术的左腹带和右腹带通过胶层粘贴于皮肤,不会与腹部皮肤相对活动,避免了硬质圆盘错位;本技术的挂钩和挂环紧扣,防止出现相对活动使得疝囊周围皮肤再次紧张。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性好,固定效果佳,能够对疝孔彻底封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左腹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右腹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硬质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腹疝矫正带,包括硬质圆盘1、左腹带2和右腹带3,硬质圆盘1的底面同轴线固定有圆台4,硬质圆盘1和圆台4的中心处对应开设有穿孔,穿孔内穿设有硬质胶棒5,硬质胶棒5的下部缠绕有位于圆台4下方的棉条6,硬质圆盘1的外缘包裹有棉质圈层7;左腹带2的右侧开设有缺口8,左腹带2的前表面设有若干列位于缺口8左侧的挂环9,若干列挂环9左右并排设置,左腹带2的前表面左侧设有毛绒层10;右腹带3的左侧边中部连接有水平向左延伸设置的插头11,插头11的后表面设有一列挂钩12,右腹带3的后表面右侧设有刺毛层13;左腹带2的后表面右部以及右腹带3的后表面左部均设有胶层14,胶层14的后表面粘贴有离型纸。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硬质胶棒5将疝出的组织轻轻还纳腹腔并阻塞疝出路径,然后缓慢拔出硬质胶棒5,与此同时向疝口方向移动硬质圆盘1,棉条6会挤压成一团并填充疝出路径,最后硬质胶棒5完全拔出,圆台4及成团的棉条6压迫封堵疝出通道,保持硬质圆盘1对于疝口的压力,然后把左腹带2上的离型纸撕去,将左腹带2通过胶层14粘贴在婴儿左侧腹部,左腹带2的右侧部位于硬质圆盘1的外侧,接着将右腹带3上的离型纸撕去,将右腹带3通过胶层14粘贴在婴儿的右侧腹部,接着将右腹带3的右部绕婴儿腹部向后缠绕并通过刺毛层13粘贴在左腹带2的毛绒层10上,然后同时向疝囊方向拉动左腹带2的右部和右腹带3的左部,由于左腹带2和右腹带3均粘贴在婴儿腹部,所以拉动左腹带2和右腹带3势必会拉动疝囊两侧皮肤和肌肉像疝囊靠拢,接着将插头11穿过缺口8并通过挂钩12挂接在合适的一列挂环9上即可。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腹疝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圆盘、左腹带和右腹带,硬质圆盘的底面同轴线固定有圆台,硬质圆盘和圆台的中心处对应开设有穿孔,穿孔内穿设有硬质胶棒,硬质胶棒的下部缠绕有位于圆台下方的棉条;左腹带的右侧开设有缺口,左腹带的前表面设有若干列位于缺口左侧的挂环,若干列挂环左右并排设置,左腹带的前表面左侧设有毛绒层;右腹带的左侧边中部连接有水平向左延伸设置的插头,插头的后表面设有一列挂钩,右腹带的后表面右侧设有刺毛层;左腹带的后表面右部以及右腹带的后表面左部均设有胶层,胶层的后表面粘贴有离型纸。

【技术特征摘要】
1.腹疝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圆盘、左腹带和右腹带,硬质圆盘的底面同轴线固定有圆台,硬质圆盘和圆台的中心处对应开设有穿孔,穿孔内穿设有硬质胶棒,硬质胶棒的下部缠绕有位于圆台下方的棉条;左腹带的右侧开设有缺口,左腹带的前表面设有若干列位于缺口左侧的挂环,若干列挂环左右并排设置,左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铭杨合英李明辉郭飞王冠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