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跟随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弯跟随方法及终端,属于数据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折弯板件的过程中,需要工人在每次折弯的时候托着板件向上抬起,此动作非常费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人的托举运动轨迹并不能很好的跟踪板件懂,折弯效果难以保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510762377.5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机器人折弯速度匹配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到的硬件系统包括光栅尺,PLC和上位机,光栅尺和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PLC电连接,上位机监测PLC,获取信号和时间数据,经计算后将速度数据传给机器人;上述专利文献采用间接的方法,利用机器人和折弯刀具的折弯过程二者的时间来保证一致性。并通过利用光栅尺的反馈自动测算折弯刀具的折弯动作时间,并据此测算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在3到4次机器人自动折弯后,可以自动找出机器人最合适的折弯速度,避免人工参与调整,调整方法科学合理,精确可靠。但是,上述专利文献采用的机器人折弯速度匹配自适应方法易造成板件,产品合格率低,产品不良率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提高折弯精度的同时降低折弯产品的不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跟随方法,包括折弯机和机械手,所述折弯机包括折弯机上模和折弯机下模;所述折弯机上模与所述折弯机下模平行相对;所述折弯机下模内设凹槽;所述机械手用于调整板件的折弯角度;其特征在于:当折弯机上模到达预设的折弯开始点时,S1、控制折弯机上模下移预设的位移量;S2、实时获取所述折弯机上模与所述折弯开始点之间的距离,得到当前距离;S3、计算与所述当前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所述旋转角度为,当所述折弯机上模与所述折弯开始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当前距离时,机械手的中心点与预设的坐标系的原点连成的线段,与所述坐标系的Y轴之间的夹角;所述坐标系以折弯机下模的一端为原点,以折弯机下模的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跟随方法,包括折弯机和机械手,所述折弯机包括折弯机上模和折弯机下模;所述折弯机上模与所述折弯机下模平行相对;所述折弯机下模内设凹槽;所述机械手用于调整板件的折弯角度;其特征在于:当折弯机上模到达预设的折弯开始点时,S1、控制折弯机上模下移预设的位移量;S2、实时获取所述折弯机上模与所述折弯开始点之间的距离,得到当前距离;S3、计算与所述当前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所述旋转角度为,当所述折弯机上模与所述折弯开始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当前距离时,机械手的中心点与预设的坐标系的原点连成的线段,与所述坐标系的Y轴之间的夹角;所述坐标系以折弯机下模的一端为原点,以折弯机下模的所述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为Y轴正向方向,以折弯机上模的向上移动方向作为Z轴正向方向,X轴方向由Y轴方向和Z轴方向根据右手法则确定;S4、控制机械手旋转至所述旋转角度;S5、重复执行S1至S4,直至所述折弯机上模到达预设的折弯终止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根据预设的第一公式计算与所述当前距离对应的旋转角度;所述预设的第一公式具体为:φ=[(θ/2)/L]*S其中,φ为所述旋转角度,L为所述折弯开始点与所述折弯终止点之间的间距,θ为板件的目标折弯角度,S为所述当前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之前,还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二公式计算折弯机上模的目标位移量;所述第二公式具体为:Bendingdepth=L-h0+w0*tan(θ/2)-d0/sin(θ/2)其中,所述Bendingdepth为所述目标位移量,所述L为所述折弯机上模的下边缘与所述折弯机下模的下边缘之间的间距,所述h0为所述折弯机下模的高度,所述w0为所述折弯机下模的凹槽宽度的一半,所述d0为板件的厚度,所述θ为板件的目标折弯角度;设置所述折弯终止点为,所述折弯机上模从最高点下降所述目标位移量到达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跟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之前,还包括: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折弯机上模的位置信息;当连续两次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相同时,发送警报信息。5.一种折弯跟随终端,包括折弯机和机械手,所述折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伟,郭进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渃博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