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秧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35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6
一种充气秧凳,包括凳体,所述凳体为工字型,凳面小,托面大;所述凳体为柔性材料,在凳体的一侧设置有充气孔,可往凳体内部充气;所述凳体的另一侧设置了提手,方便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移动秧凳时使用;所述凳体的上部还设置了注水孔;所述托面为弧形结构,且在托面底部设置空心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凳体更轻,用起来更加省力。充气结构使用完毕之后方便收纳和存放,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秧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秧凳,具体是一种充气秧凳。
技术介绍
江南水田中供农民拔秧苗使用的一种小木凳。凳子足底设托板,以免在泥泞的水畦中下陷。拔秧苗常常要向前和左右移动,人体处于半蹲半坐状态,故凳面较狭小,是一种制作简单的劳动坐具。但是木凳相对来说比较重,移动的时候较为吃力,而劳作时秧凳移动频率相当大。由于拔秧是季节性的,一年中使用时间不长,所以秧凳存放很浪费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充气秧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秧凳,包括凳体,所述凳体为工字型,凳面小,托面大;所述凳体为柔性材料,在凳体的一侧设置有充气孔,可往凳体内部充气;所述凳体的另一侧设置了提手,方便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移动秧凳时使用;所述凳体的上部还设置了注水孔;所述托面为弧形结构,且在托面底部设置空心凸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凳体更轻,用起来更加省力。充气结构使用完毕之后方便收纳和存放,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1.凳体,2.提手,3.凳面,4.托面,5.注水孔,6.空心凸起,7.充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2,一种充气秧凳,包括凳体1,所述凳体1为工字型,凳面3小,托面4大,上小下大的结构更加稳定,大托面4可有效防止凳体1在淤泥中下陷;所述凳体1为柔性材料,具有质量轻的优点,更省力,在凳体1的一侧设置有充气孔7,可往凳体1内部充气,充气之后的凳体1变得稳固,可以坐人;所述凳体1的另一侧设置了提手2,方便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移动秧凳时使用;所述凳体1的上部还设置了注水孔5;所述托面4为弧形结构,托面4设置为弧形,方便移动,只需推动凳体1即可移动,且在托面4底部设置空心凸起6,所述空心凸起6中可以储水,使秧凳变为不倒翁,且可以插入淤泥中,在水中作业时空心结构的秧凳不易倒掉。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时从注水孔5注水,空心凸起6中则可以储水,再从充气孔7处充气,整个秧凳充满气体以后结构稳固,可以承受成人的重量,秧凳底部的空心凸起6的弧形托面4储水以后就会变重,变重后整个凳体1形成不倒翁,在水中作业时不易翻到,空心凸起6注水后可插入淤泥中,使秧凳更加稳固,不易翻到,也不容易被风吹的飘走;提手2方便搬动秧凳,使用者在需要搬动时使用提手2即可,由于托面4设置为弧面,且秧凳为空心结构,站起来后秧凳处于漂浮状态,只需要推动凳体1即可轻松移动秧凳。使用完毕后,排出气体和水之后可以折叠存放,不占用空间,收纳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秧凳,包括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凳体(1)为工字型,凳面(3)小,托面(4)大;所述凳体(1)为柔性材料,在凳体(1)的一侧设置有充气孔(7),可往凳体(1)内部充气;所述凳体(1)的另一侧设置了提手(2),方便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移动秧凳时使用;所述凳体(1)的上部还设置了注水孔(5);所述托面(4)为弧形结构,且在托面(4)底部设置空心凸起(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秧凳,包括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凳体(1)为工字型,凳面(3)小,托面(4)大;所述凳体(1)为柔性材料,在凳体(1)的一侧设置有充气孔(7),可往凳体(1)内部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芳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