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23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包括有上板、下板和填充料,上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下板的上部设置有与固定柱相适配的固定插销孔,上板与下板通过固定柱与固定插销孔的适配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容纳填充料的容纳腔,容纳腔与外部空间连通,下板的边缘设置有连接组件,上板设置有种植位,种植位为向下凹进的结构,复数个种植位均与容纳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填充料作为微生物着床,提供微生物生存环境,替换传统的土壤作为沉水植物根系扩展基质,使微生物及植物根系充分发挥作用,加快分解水体内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通过连接组件可以连接多个模块,形成组合式拼装,安装便利快捷,后期维护更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
技术介绍
“水生态修复”是城市建设中对于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原有的生物多样性、连续性,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同时起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使水生态系统转入良性循环,达到经济和生态同步发展。水体修复是目前解决中国城市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中利用植物与微生物进行水生态修复,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目前的水生态修复全部是通过直接在水里种植挺水和沉水植物,即在水体内填入砾石、种植土、等提供植物生长基底,但往往由于基底本身属于含有有机物及其他物质的土壤,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产生不良的物质,对水质产生不利的因素。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水生态修复缺陷如下:1)现有的利用植物或微生物改造修复水生态环境全部是需要土壤为基质,施工繁琐、耗时,工程量大,土方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施工难度要求高。2)现有人工种植水下作业施工难度大,工人操作不便利,人工耗费大,植物种植密度难控制,排序混乱展示效果差。3)传统植物种植密度难以把控,导致种植密度不够,植物分布不均衡,水体富营养物质吸收不够充分水质难以有效保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板、下板和用于微生物着床的填充料,上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下板的上部设置有与固定柱相适配的固定插销孔,上板与下板通过固定柱与固定插销孔的适配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容纳填充料的容纳腔,容纳腔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下板的边缘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上板设置有复数个种植位,所述种植位为向下凹进的结构,所述复数个种植位均与容纳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板、下板和用于微生物着床的填充料,上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下板的上部设置有与固定柱相适配的固定插销孔,上板与下板通过固定柱与固定插销孔的适配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容纳填充料的容纳腔,容纳腔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下板的边缘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上板设置有复数个种植位,所述种植位为向下凹进的结构,所述复数个种植位均与容纳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为防腐纤维,上板与下板均为正方形,所述上板的长度与宽度均500mm,厚度为1.5mm,下板的长度与宽度均为500mm,厚度为2.5mm,上板与下板之间填充了防腐纤维后,整体厚度为26.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位上设置有相适配的复数个弧形的基坑开口与复数个个弧形的压条,复数个个基坑开口与复数个个压条均匀间隔设置,围合形成一个向下凹进的碗状的种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其特征在于基坑开口与压条均为8个,种植位为36个,36个种植位均匀在上板上设置成6排6列,且种植位之间设置有间距,间距为1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沉水植物无土种植模块,其特征在于上板还设置有第一加强肋,下板对应设置有第二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均为井字形结构,井字形结构的第一加强肋将上板分隔成9个区域,每个区域的种植位为4个;井字形结构的第二加强肋也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静苏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都时代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