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925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缠绕的时候,越缠绕内里面的间隙会变小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良品率的同时还解决了缠绕问题。

Integrative Winding Mechanism for Outgoing Wire of Wireless Charging Co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reless charging coil winding integration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n outlet device for opening a slot in the middle of a flat wire and a winding device for flattening a slotted flat wire;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when winding, the clearance inside the winding will become smaller, greatly improves the yield rat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Winding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
技术介绍
如专利CN201710452289中所描述,如今无线充电为了提高线圈得到效能以及性能,采用了原始线缆中间具有间隙的扁平线缆来缠绕成一个扁平的线圈;但是目前缠绕该种线圈的时候会遇到在在缠绕时,遇到拐角处时,极容易使得扁平线的间隙变小甚至抵靠在一起,造成线圈报废,而目前都是人工来缠绕,缠绕好后,再用一些工具将粘在一起的间隙进行分开,如此效率低下,而且良品率也非常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其中,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设有导向板,导向板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之间;其中,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有摆线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摆线机构包括有固定棒、固定块;固定块背面设有导棒,所述固定棒内设有与导棒对应的导管,所述固定块的导棒与固定棒的导管滑动连接;还包括有一齿条,齿条一端固定在固定块背面;还包括有设于固定棒顶面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固定块上固定有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固定有滑轮;还包括有一个L形臂,L形臂一端与固定块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分线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一线圈承载板,线圈承载板顶面固定有一个矩形的凸台,凸台底部与线圈承载板之间开设有固定槽口;线圈承载板上在凸台的四个角方向分别设有一组定线孔;其中不相邻的两组定线孔设为第一组定线孔,另外两组不相邻的定线孔设为第二组定线孔;第一组定线孔内均设有第一定线柱,第一定线柱底端设有卡冒,卡冒与线圈承载板底面连接有弹簧;第二组定线孔内均设有第二定线柱,第二定线柱底端也设有卡冒,卡冒与线圈承载板底面也连接有弹簧;第一定线柱的长度短于第二定线柱的长度;卡冒的底面为弧面;所述线圈承载板底面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一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动块,第一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一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一定线柱;所述线圈承载板底面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动块,第一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二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还包括有第一缸架,第一缸架一端固定在第一气缸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二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推动块,第三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三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二定线柱;还包括有第二缸架,第二缸架一端固定在第二气缸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四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四推动块,第四推动块的自由端为弧面,第四推动块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还包括有固定在线圈承载板底面两侧的主固定架以及主旋转电机,主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固定架。其中,所述分线器包括有顶块以及设于顶块底面的分线柱,分线柱和顶块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均包括有两个轮辊。其中,开槽机构包括有磨盘,驱动磨盘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使得磨盘下降或上升的开槽气缸。其中,打磨机构包括有打磨气缸,打磨气缸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打磨架,打磨架底部设有可旋转的多条打磨棒,多个打磨棒并排设置。其中,导棒和导管均为两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缠绕的时候,越缠绕内里面的间隙会变小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良品率的同时还解决了缠绕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要缠绕成的扁平线圈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缠绕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缠绕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摆线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线圈承载板的底部示意图;图7是缠绕装置的主视图;图8是旋转机构的主视图;图9是出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出线装置的主视图;图11是出线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a1-第一辊组;a2-第二辊组;a3-导向板;a4-开槽机构;a5-打磨架;a6-打磨气缸;a7-打磨棒;a8-楔形块;a9-开槽孔;b1-固定棒;b2-导管;b31-齿条;b32-齿轮;b33-第一电机;b4-导棒;b51-第二电机;b52-第三电机;b6-固定块;b7-L形臂;b8-滑轮;b9-分线柱;c1-线圈承载板;c2-主固定架;c3-主旋转电机;c4-凸台;c5-定线孔;c6-固定槽口;d1-第一气缸;d2-第二气缸;d3-第三气缸;d4-第四气缸;e1-第一推动块;e2-第二推动块;e3-第三推动块;e4-第四推动块;f1-第一缸架;f2-第二缸架;f3-第二定线柱;f4-卡冒;f5-第一定线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设有导向板a3,导向板a3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a3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a9;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a4;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a3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a8,所述楔形块a8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a4之间;具体的,上述出线装置,扁平线即截面为跑道形的原始线缆,扁平线经过第一辊组a1之间并穿过导向板a3的导向槽后穿过第二辊组a2,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均是两个滚轮旋转形成拉力,一般情况下,扁平线的宽度与导向槽的宽度相当,然后开槽机下探,进行开槽,如果开槽机为两个并排的砂轮,那么两个并排的砂轮之间会产生一条废线,废线会被楔形块a8档在外面,并因为楔形块a8的导向而向下移动;被开槽的扁平线中间会留有毛糙的间隙,此时打磨机构的打磨棒a7向下运动,旋转,穿过间隙,进行不间断的打磨,而打磨好的扁平线通过第二辊组a2继续向前运动供给缠绕装置进行缠绕成扁平线圈。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有摆线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摆线机构包括有固定棒b1、固定块b6;固定块b6背面设有导棒b4,所述固定棒b1内设有与导棒b4对应的导管b2,所述固定块b6的导棒b4与固定棒b1的导管b2滑动连接;还包括有一齿条b31,齿条b31一端固定在固定块b6背面;还包括有设于固定棒b1顶面的第一电机b33,第一电机b33动力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b31配合的齿轮b32;所述固定块b6上固定有第二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设有导向板(a3),导向板(a3)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a3)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a9);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a4);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a3)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a8),所述楔形块(a8)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a4)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有摆线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摆线机构包括有固定棒(b1)、固定块(b6);固定块(b6)背面设有导棒(b4),所述固定棒(b1)内设有与导棒(b4)对应的导管(b2),所述固定块(b6)的导棒(b4)与固定棒(b1)的导管(b2)滑动连接;还包括有一齿条(b31),齿条(b31)一端固定在固定块(b6)背面;还包括有设于固定棒(b1)顶面的第一电机(b33),第一电机(b33)动力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b31)配合的齿轮(b32);所述固定块(b6)上固定有第二电机(b51)和第三电机(b52),第二电机(b51)和第三电机(b52)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固定有滑轮(b8);还包括有一个L形臂(B7),L形臂(B7)一端与固定块(b6)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分线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一线圈承载板(c1),线圈承载板(c1)顶面固定有一个矩形的凸台(c4),凸台(c4)底部与线圈承载板(c1)之间开设有固定槽口(c6);线圈承载板(c1)上在凸台(c4)的四个角方向分别设有一组定线孔(c5);其中不相邻的两组定线孔(c5)设为第一组定线孔(c5),另外两组不相邻的定线孔(c5)设为第二组定线孔(c5);第一组定线孔(c5)内均设有第一定线柱(f5),第一定线柱(f5)底端设有卡冒(f4),卡冒(f4)与线圈承载板(c1)底面连接有弹簧;第二组定线孔(c5)内均设有第二定线柱(f3),第二定线柱(f3)底端也设有卡冒(f4),卡冒(f4)与线圈承载板(c1)底面也连接有弹簧;第一定线柱(f5)的长度短于第二定线柱(f3)的长度;卡冒(f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