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60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9:40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至少一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包含四片透镜,由外侧至内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外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第四透镜外侧面及内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临界点。当其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应用于红外线波段,特别是能同时应用于红外线投射及接收,在达成具有高精准度的投射能力及高成像品质的同时仍可维持微型化,可适用于立体影像撷取技术。

Electronic device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es at least one optical lens, which consists of four lenses,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and the fourth lens in sequenc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lens is convex near the optical axis.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lens is convex near the optical axis. The inner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is concave near the optical axis,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and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contains at least one critical point off the axis. When it meets specific conditions, it can be used in infrared band, especially in both infrared projection and reception. It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projection ability and high imaging quality while maintaining miniaturiza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 stereo image capture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含至少一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摄影模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空间观测上的应用技术也是日趋成熟。往昔的三维空间辨识技术多局限于将二维空间的影像,搭配演算法以达到三维空间分析等功能,然而,将三维空间的信息简化为二维空间的影像,总是会造成信息的落差,造成运算还原结果有其极限。为此,发展出一种立体影像撷取的技术,其原理为将具有特定特征的光线(如特定波长及图样等)投射至物体,经物体反射后,由镜头接收并运算分析,以得物体各位置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出立体影像的信息,目前广泛应用于体感游戏、虚拟实境、扩增实境、立体影像撷取、动态捕捉、人脸辨识、行车辅助系统、各种智能电子产品、多镜头装置、穿戴式装置、监控设备、数字相机、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等电子装置中。现今立体影像撷取的技术多采用特定波段的红外线以减少干扰,进而达成更加准确的量测,但随着如人脸辨识及扩增实境等应用逐渐往如智能手机等携带型装置发展,其感测模块需要往更精准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而往昔的技术仍难以达成两者间的平衡。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包含四片透镜,该四片透镜由外侧至内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其外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二透镜,其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以及一第四透镜,其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外侧面及内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临界点;其中,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d1,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d2,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d3,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d4,该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d,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d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d4,其满足下列条件:0.65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US 62/565,173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包含四片透镜,该四片透镜由外侧至内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其外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二透镜,其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以及一第四透镜,其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外侧面及内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临界点;其中,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d1,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d2,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d3,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d4,该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d,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d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d4,其满足下列条件:0.65<Vd1/Vd2<1.54;0.65<Vd1/Vd3<1.54;0.65<Vd1/Vd4<1.54;10.0<Vd1<38.0;以及0.69<|fd/fd3|+|fd/fd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d1,其满足下列条件:12.0<Vd1<3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的总和为ΣVd,其满足下列条件:40.0<ΣVd<15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的总和为ΣVd,其满足下列条件:45.0<ΣVd<12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0<CT2/CT4<1.0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内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0.32<R1/R2<1.6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内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该第四透镜外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0.25<R2/R7<4.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d,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d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d4,|fd/fd3|与|fd/fd4|二数值间的最大值为max(|fd/fd3|,|fd/fd4|),其满足下列条件:0.43<max(|fd/fd3|,|fd/fd4|)<2.7。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d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d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d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d4,其满足下列条件:0.38<(|1/fd1|+|1/fd2|)/(|1/fd3|+|1/fd4|)<1.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的光圈值为Fno,该光学镜头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最靠近外侧的一该透镜的外侧面至最靠近内侧的一该透镜的内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第一透镜外侧面至该光学镜头的一内侧共轭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光学镜头内侧共轭表面的光学有效区的最大半径为IH,其满足下列条件:1.0<Fno<2.3;5度<HFOV<50度;1mm<TD<5mm;以及1.0<TL/IH<4.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另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内侧面离轴处包含至少一临界点。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内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d,其满足下列条件:0<R2/fd<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外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条件:0.80<CT1/T12<3.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内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中,当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下,该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d,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d3,其满足下列条件:0<fd/fd3<1.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外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外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离轴处包含至少一临界点。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泓硕吴建勳郭子傑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