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38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59
一种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包括导弹本体,在导弹本体其弹身的各个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各引流孔分别对应联通一引流管,各引流管在弹身内延伸直至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各引流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对各引流管内流量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设置舵机,利用流程自身的特点,通过引流管将弹身侧面与尾端底面联通,即将底部低压区与弹身的高压区联通,形成导弹姿态调节的控制力。同时,由于尾端底面压力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导弹的飞行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弹姿态控制
,具体的涉及一种针对无舵面导弹设计的姿态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导弹作为一种的重要武器装备,其发展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关注。为了能够实现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调整,传统的导弹尾部都会布置两个、四个或更多的舵面。当导弹姿态需要调整时,通过合理地调整导弹尾部的舵面与来流的角度,使得在舵面上产生相应的控制力。这一控制力作用在导弹的重心上则形成对应的控制力矩,从而实现导弹姿态的调整。通过舵面实现对导弹姿态调整的控制方式,具有非常直观且明显的控制效果,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飞行器上。通过前期的风洞实验和仿真可以得到完整的飞行器姿态控制律,用于指导实际飞行过程的姿态控制。但这种控制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舵面在产生控制力的同时,由于舵面与空气来流存在一定攻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飞行器的总体阻力。(2)舵面的调整需要舵机来控制,这就使得飞行器必须携带额外的结构重量。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而言,要保持舵面的状态,所需的舵机更大,使得飞行器的有效载荷降低。(3)尾部的舵面对于飞行器的存储、运输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包括导弹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导弹本体其弹身的各个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各引流孔分别对应联通一引流管,各引流管在弹身内延伸直至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包括导弹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导弹本体其弹身的各个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各引流孔分别对应联通一引流管,各引流管在弹身内延伸直至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各引流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各引流管上的调节阀的开关实现对各引流孔的打开和关闭的控制,通过调节各调节阀实现对各引流管内流量的控制,从而影响导弹本体其尾端底面的压力分布,实现对导弹姿态的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本体的弹身以及尾端底面为不规则形状的异型导弹,或者导弹本体的弹身以及尾端底面为上下对称或者左右对称的导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本体为轴对称结构,在导弹本体其弹身的各个相对称的侧面上开设有多对呈轴对称的引流孔;各对呈轴对称的引流孔所联通的引流管、引流管出口分别在弹身内、在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上也均呈轴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舵面导弹姿态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导弹本体靠近其尾端的弹身的上、下侧面对称开设有两引流孔,两引流孔各自联通的引流管在弹身内也呈上下对称分布,其中弹身上侧面上引流孔对应的引流管出口设在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的上侧,弹身下侧面上引流孔对应的引流管出口设在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的下侧,且两引流管出口在导弹本体的尾端底面上呈上下对称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周永易王振国赵玉新王前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