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25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31
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的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扁平状,外壳尾端为导光透明材质制作的散光镜,散光镜下安装有发光元件;扣钩,包括扣环、钩体及卡环;扣环系为封闭环体,其下方中央处延设具穿孔的卡抵部;钩体上端延设圆柱体,圆柱体上段处设有卡扣卡环的环槽;圆柱体顶部延设呈大头状直径略小于扣环卡抵部的穿孔的孔径的圆凸体;卡环为与钩体圆柱体上环槽相对应并卡扣的具有开口的环体;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坐垫,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架固定在自行车上的夹套,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与支架的轴线呈锐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自行车
,具体是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自行车中,大多数都在后挡泥板上设有反光罩,当后面有汽车经过时,灯光照射到反光罩上时产生反光效果,以警示后车注意避让。其还存在以下不足:1)尾灯造型单调,外观简陋,2)不具备自发光功能,容易与行人或其他非机动车发生碰撞,难以保证人身安全。随着荧光材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尾灯不能自发光的缺点,但是荧光材料亮度低,成本高,延光时间短同样难以达到使用需求。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中国专利号92238972.1的便携式智能自行车尾灯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其特征在于:使用了蓄电池提供能源给灯具发光制作成尾灯,但是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现代生活中,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公路及建筑物外墙使用大量灯具装饰,其尾灯难以被发现。2)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3)体型较大,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外形新颖小巧,安装方便的智能自行车尾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的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包括外壳(3)、置于外壳(3)内的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3)为扁平状,外壳(3)尾端为导光透明材质制作的散光镜(31),散光镜(31)下安装有发光元件,其前端设有插条(34)插于智能自行车鞍座下的扣槽(21)内;扣钩(33),包括扣环、钩体及卡环;扣环系为封闭环体,其下方中央处延设具穿孔的卡抵部;钩体上端延设圆柱体,圆柱体上段处设有卡扣卡环的环槽;圆柱体顶部延设呈大头状直径略小于扣环卡抵部的穿孔的孔径的圆凸体;卡环为与钩体圆柱体上环槽相对应并卡扣的具有开口的环体;鞍座(1),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坐垫,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行车尾灯,包括外壳(3)、置于外壳(3)内的控制电路及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3)为扁平状,外壳(3)尾端为导光透明材质制作的散光镜(31),散光镜(31)下安装有发光元件,其前端设有插条(34)插于智能自行车鞍座下的扣槽(21)内;扣钩(33),包括扣环、钩体及卡环;扣环系为封闭环体,其下方中央处延设具穿孔的卡抵部;钩体上端延设圆柱体,圆柱体上段处设有卡扣卡环的环槽;圆柱体顶部延设呈大头状直径略小于扣环卡抵部的穿孔的孔径的圆凸体;卡环为与钩体圆柱体上环槽相对应并卡扣的具有开口的环体;鞍座(1),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坐垫,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架固定在自行车上的夹套,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竣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聚友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