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24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具有收容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插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舌板上向外侧突伸形成有当舌板插入收容腔后以紧密卡持于所述收容腔设有的内壁面的凸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技术第CN107465058A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配合在一起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具有收容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收容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收容腔内。然,舌板与收容腔的内壁面卡持不紧密,插座连接器易于插头连接器的收容腔内出现晃动。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固固持于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内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具有收容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插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舌板上向外侧突伸形成有当舌板插入收容腔后以紧密卡持于所述收容腔设有的内壁面的凸包。进一步地,所述凸包自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至少之一者向外侧突伸形成。进一步地,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对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包。进一步地,所述凸包数量为四个,且上下左右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凸包设置于所述舌板的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凸包的前端设有导引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凸包的前端相较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靠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各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两根接地端子及位于内侧的两根电源端子,同侧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设有两根高频信号端子,所述高频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前端相较于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的接触部的前端靠后,所述凸包位于所述高频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前端且超出所述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的接触部的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凸包的顶面高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面。进一步地,所述凸包的厚度为0.05mm-0.07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为避免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出现晃动,因此在电连接器的舌板的对接表面向外侧突伸形成凸包,当舌板插设于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后,所述凸包能紧密卡持于所述收容腔设有的内壁面以使卡持效果最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1自A-A方向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座11台阶部12舌板13对接表面130凸包131导引斜面1311第一绝缘本体14第一基部141第一台阶部142第一舌板143第二绝缘本体15第二基部151第二台阶部152第二舌板153第三绝缘本体16第三基部161第三台阶部162第三舌板163导电端子2上排导电端子21下排导电端子22固持部23接触部24焊接部25接地端子26电源端子27高频信号端子28金属屏蔽片3板状部31平板部32焊脚3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于与一具有收容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金属屏蔽片3。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自基座11向前延伸的台阶部12及自台阶部12向前延伸的舌板13。所述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且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4、第二绝缘本体15及第三绝缘本体16。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4设有第一基部141、自第一基部141向前延伸的第一台阶部142及自第一台阶部142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4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5设有第二基部151、自第二基部151向前延伸的第二台阶部152及自第二台阶部152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153。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6包括第三基部161、自第三基部161向前延伸的第三台阶部162及自第三台阶部162向前延伸的第三舌板163。所述第一基部141、第二基部151及第三基部161共同构成所述基座11,所述第一台阶部142、第二台阶部152及第三台阶部162共同构成所述台阶部12,所述第一舌板143、第二舌板153及第三舌板163共同构成所述舌板13。本申请的舌板13具有对接表面130,所述对接表面130包括上表面(未标号)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未标号)。所述舌板1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前端分别向外侧突伸形成有一对横向间隔设置的凸包131,即舌板13的上表面前端设有一对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包131,舌板13的下表面前端设有一对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包131,且舌板13上下表面所设有的凸包131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仅舌板1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一者向外侧突伸形成有所述凸包131,且凸包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不受本申请所限制。所述凸包131的前端设有导引斜面1311。本申请中,所述台阶部12自所述舌板13的对接表面130向外凸出,且台阶部12向外凸出的厚度大于所述凸包131自所述舌板13的对接表面130向外凸出的厚度。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上排导电端子21及下排导电端子22。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和下排导电端子22的数量相同。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排列顺序相反,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100支持正向和反向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配合。各排导电端子2均包括固持部23、自所述固持部23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部24及自所述固持部23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5。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4,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5。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分别暴露于所述第一舌板143的上表面及第二舌板153的下表面,所述固持部23分别固持于所述第一基部141及第二基部151内,所述焊接部25分别延伸出所述第一基部141及第二基部151的后端。所述金属屏蔽片3呈板状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板状部31、连接该对板状部31的平板部32及自平板部32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焊脚33。所述金属屏蔽片3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4及第二绝缘本体15之间。对拼接后的第一绝缘本体14、第二绝缘本体15及金属屏蔽片3外侧进行二次注塑而组成所述绝缘本体1,在进行二次注塑的过程中形成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6并共同构成所述电连接器100。请参照图1所示,构成的电连接器100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13的对接表面130。各排导电端子2均包括位于外侧的两根接地端子26及位于内侧的两根电源端子27,同侧的接地端子26与电源端子27之间设有两根高频信号端子28,所述高频信号端子28的接触部24的前端相较于接地端子26及电源端子27的接触部24的前端靠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具有收容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插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向外侧突伸形成有当舌板插入收容腔后以紧密卡持于所述收容腔设有的内壁面的凸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具有收容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插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向外侧突伸形成有当舌板插入收容腔后以紧密卡持于所述收容腔设有的内壁面的凸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自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至少之一者向外侧突伸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对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凸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数量为四个,且上下左右对称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周绍聪
申请(专利权)人: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