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无阻尼动力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917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无阻尼动力减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动力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底板、下质量块、上质量块以及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上质量块的上侧,其电机轴穿过上质量块后与一套筒相连;在下质量块上设有一丝杆,其上端与套筒相连;在步进电机的相对两侧分别竖直设有一导向杆;在下质量块的下侧设有上连接件,在底板上侧设有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通过一弹性钢板相连;所述控制系统与步进电机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无阻尼动力减振器固有频率ω0自动跟踪工作频率ω,从而实现有效减振的目的,并且整个减振系统成本更加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阻尼动力减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无阻尼动力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运转中,由于转动部件不平衡等作用,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振动。特别对于大中型设备如:风机、发动机、电机等,在运转时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噪声,易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机器或建筑物破坏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减振和隔振处理。现有的减振和隔振方法很多,动力减振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分为无阻尼动力减振器、有阻尼动力减振器两类,还分单自由度、多自由度等几种。其中,单自由度的无阻尼动力减振器,结构最简单,成本最低;其减振的基本原理要求:设计的减振器固有频率ω0=对象工作时的振动频率ω。虽然这个理论90年前已经提出,有关的的研究也不少,但实际上自今没有实现产品化,在工业中很少使用。近年来智能控制开始盛行,不少人进行了智能动力减振器的研究,但由于成本高,至今用于生产的极少。为此,我们希望提出一种成本低的智能化无阻尼动力减振器方案,通过智能化(主动减振)控制,以方便实现无阻尼动力减振器固有频率ω0自动跟踪工作频率ω;从而实现有效减振的目的。专利技术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无阻尼动力减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底板、下质量块、上质量块以及步进电机;所述上质量块和下质量块上下重叠分布;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上质量块的上侧,其电机轴从上至下穿过上质量块后与一套筒相连;在下质量块上,对应对应套筒的位置,竖直设有一丝杆,该丝杆与下质量块螺纹配合相连,其上端与套筒相连,所述电机轴通过套筒能够带动丝杆同步转动;其中,在下质量块上,对应丝杆设有贯穿下质量块上下两侧的螺孔;在步进电机的相对两侧分别竖直设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上质量块滑动配合相连,其下端穿过上质量块后与下质量块固定连接;在下质量块的下侧设有上连接件,该上连接件的断面呈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阻尼动力减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动力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底板、下质量块、上质量块以及步进电机;所述上质量块和下质量块上下重叠分布;所述步进电机安装于上质量块的上侧,其电机轴从上至下穿过上质量块后与一套筒相连;在下质量块上,对应对应套筒的位置,竖直设有一丝杆,该丝杆与下质量块螺纹配合相连,其上端与套筒相连,所述电机轴通过套筒能够带动丝杆同步转动;其中,在下质量块上,对应丝杆设有贯穿下质量块上下两侧的螺孔;在步进电机的相对两侧分别竖直设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上质量块滑动配合相连,其下端穿过上质量块后与下质量块固定连接;在下质量块的下侧设有上连接件,该上连接件的断面呈倒L型,其水平段通过连接螺栓与下质量块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侧设有下连接件,该下连接件的断面呈L型,其水平段通过连接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通过一弹性钢板相连,其中,该弹性钢板的上端通过连接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尊元石佩泽黄小刚彭宇驰田雅雯邵俊凯林锦伟黄国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