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及零件固定构造以及零件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915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10
一种螺栓及零件固定构造以及零件固定方法,能够避免螺栓的头部突出到座部的平面部的外侧而阻碍螺栓联接的情况。螺栓具有:头部(31),其与具有螺栓插通孔(21)及在螺栓插通孔(21)的周围形成的平面部(22)的座部(20)抵接;颈下部(32),其在前端侧具有阳螺纹部(34),在头部(31)侧具有不形成阳螺纹的颈部(33),颈部(33)的外径(Rb3)设定为第一规定值以上且第二规定值以下,第一规定值为螺栓插通孔(21)的内径(Rh)减去平面部(22)的最小外径(Rf)与头部(31)的最大外径(Rb2)之差即余量的值,第二规定值是阳螺纹(34)的螺纹外径(Rb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栓及零件固定构造以及零件固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栓及使用螺栓的零件固定构造、零件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将具有中心轴的零件可拆装地固定在装置主体上的构造,具有如下构造,即,在零件侧安装具有形成有螺栓插通孔的多个安装用座部的支架,在装置主体侧设置可使支架的各座部的一面保持一致的多个基座,将插通各座部的螺栓插通孔的螺栓拧合在形成于各基座的螺栓孔(阴螺纹孔)中进行联接(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4433号公报然而,例如如图7所示,在通过螺栓103将支架2的座部20固定在装置主体1侧的基座10上的情况下,在基座10形成具有阴螺纹部12的螺栓孔11,在座部20形成螺栓插通孔21。考虑各部的制造误差及组装误差,为了能够将螺栓103顺畅地插入螺栓插入孔21内,需要将螺栓插通孔21的内径Rh设定为比螺栓103的颈下部132的最大外径大出上述误差量以上,在此,设定为大出尺寸C。如图8所示,螺栓103具有头部131和颈下部132,构成为颈下部132的头部131侧的所谓的颈部133形成为不形成阳螺纹的圆筒面状,在颈下部132的前端侧部分地形成有阳螺纹部134的所谓的“半螺纹螺栓”。颈部133与阳螺纹部134之间为不完全螺纹部135。在该例中,螺栓103为头部131形成为六棱柱状,在头部131与颈下部132之间具有凸缘部136的六角螺栓。另外,在图7、图8中,CLb为螺栓103的轴心。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座部20的螺栓插通孔21的周围形成有具有平面部22的平板部22A,但在距离螺栓插通孔21的轴心CLb一定距离以上的周围立设有壁部23a。因此,限制了座部20的平面部22的大小(径向尺寸)。若如上那样地考虑制造误差及组装误差,为了使螺栓103的头部131(在该例中为凸缘部136)不越上壁部23a的立起部位(截面圆弧状部),需要将平面部22的最小外径Rf设定为比螺栓103的头部131的最大外径Rb2大一定量以上,在此,设定为大出尺寸A。通常,螺栓103的颈下部132的最大外径由阳螺纹部134的山部规定,颈下部132的最大外径尺寸Rb1为阳螺纹部134的山部的外径(螺纹外径)的尺寸。颈部133的外径Rb3′接近阳螺纹部134的谷部的外径尺寸Rb4,比山部的外径尺寸Rb1小。因此,支架2的座部20的螺栓插通孔21的内周面和与其相对的颈部133的外周面分开比上述尺寸C大的尺寸B。在将螺栓103的颈下部132插入螺栓插通孔21之后的螺栓103的联接过程中,支架2与螺栓103的相对移动允许达到该尺寸B的量,故而若不将上述尺寸A设为该尺寸B以上,则螺栓103的头部131恐怕会越上壁部23a的立起部位而阻碍螺栓103的联接。但是,若在狭窄的部位或周边具有干涉物的部位要配置带壁部23a的座部20,则螺栓103的头部131(在该例中为凸缘部136)与壁部23a的立起部位(截面圆弧状部)的分隔量(尺寸A)不能确保为尺寸B以上,具有头部131越上壁部23a的立起部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螺栓的头部突出到座部的平面部的外侧而阻碍螺栓联接的螺栓、及使用螺栓的零件固定构造、零件固定方法。(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螺栓具有:头部,其与具有螺栓插通孔及在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周围形成的平面部的座部抵接;颈下部,其具有在前端侧具有阳螺纹部,在所述头部侧不形成阳螺纹的颈部,所述颈部的外径设定为第一规定值以上且第二规定值以下,所述第一规定值为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内径减去所述平面部的最小外径与所述头部的最大外径之差即余量的值,所述第二规定值为所述阳螺纹的螺纹外径。(2)优选的是,在所述头部的所述颈下部附近具有凸缘部。(3)本专利技术的零件固定构造使用上述(1)或(2)记载的螺栓将零件固定在装置主体上,其中,具有:螺栓孔,其形成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所述螺栓的所述阳螺纹部拧合的阴螺纹部;所述螺栓,其拧合在所述螺栓孔中;支架,其固定设于所述零件,具有所述螺栓的所述颈下部插通的所述螺栓插通孔及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抵接的所述座部。(4)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座部的所述平面部周围具有从所述平面部立设的壁部,所述平面部的最小外径由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壁部的边界部分规定。(5)优选的是,所述螺栓在所述颈下部的所述阳螺纹部与所述颈部之间具备不完全螺纹部,在所述螺栓孔的比所述阴螺纹部更靠开口侧的位置,形成有避免与不完全螺纹部接触的下沉部。(6)优选的是,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轴孔,所述零件通过插通所述轴孔的轴部规定中心位置,所述支架具有多个座部,所述螺栓至少与所述多个座部中的第一座部联接,向所述座部联接的所述螺栓限制所述零件绕所述轴部的旋转。(7)优选的是,所述零件具有突起物,该突起物向径向外侧突出,由于以所述轴部为中心的旋转相位的变化而与所述装置主体的构造物或所述装置主体的安装物相干涉。(8)本专利技术的零件固定方法使用上述(6)或(7)记载的零件固定构造将零件固定在装置主体上,其中,具有:将所述零件与所述轴部连接的第一工序;之后,将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一座部联接的第二工序;之后,将所述螺栓或所述颈部的外径不满足所述规定的螺栓与所述多个座部中剩余的座部联接的第三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将螺栓的颈部的外径设定为螺栓插通孔的内径减去平面部的最小外径与头部的最大外径之差即余量的值、即第一规定值以上,故而螺栓的头部不突出到座部的平面部的外侧,能够避免给螺栓的联接带来阻碍。另外,由于螺栓的颈部的外径设定为阳螺纹的螺纹外径即第二规定值以下,故而能够抑制螺栓插通孔的内径的扩大,能够确保螺栓的联接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固定构造及螺栓的图,(a)是零件固定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b)是螺栓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固定构造的图,(a)是装置主体的俯视图,(b)是其零件及支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固定构造的零件及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固定构造的支架的座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固定构造的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固定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课题的零件固定构造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课题的螺栓的侧面图。标记说明1:作为装置主体的变速器箱10:基座11:螺栓孔(阴螺纹孔)12:阴螺纹部13:下沉部14:轴孔2:支架20:座部21:螺栓插通孔22:平面部22A:平板部3:螺栓31:头部32:颈下部33:颈部34:阳螺纹部35:不完全螺纹部36:凸缘部4:作为零件的执行器41:手动轴(轴部)42、43:连接器(突起物)5:测试用的工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螺栓、零件固定构造及零件固定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为示例,并非将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各种变形或技术应用排除的意思。能够部分地使用上述实施方式,或将一部分变更而实施,或者置换成具有同等功能的其它机构或装置而实施。〔螺栓及零件固定构造的构成〕该零件固定构造如图2(a)所示,使用螺栓3将零件4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未作详细图示,对在作为装置主体的变速器箱1上固定作为零件的手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栓,其具有:头部,其与具有螺栓插通孔及在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周围形成的平面部的座部抵接;颈下部,其具有在前端侧具有阳螺纹部,在所述头部侧不形成阳螺纹的颈部,所述颈部的外径设定为第一规定值以上且第二规定值以下,所述第一规定值为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内径减去所述平面部的最小外径与所述头部的最大外径之差即余量的值,所述第二规定值为所述阳螺纹的螺纹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5 JP 2017-1834351.一种螺栓,其具有:头部,其与具有螺栓插通孔及在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周围形成的平面部的座部抵接;颈下部,其具有在前端侧具有阳螺纹部,在所述头部侧不形成阳螺纹的颈部,所述颈部的外径设定为第一规定值以上且第二规定值以下,所述第一规定值为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内径减去所述平面部的最小外径与所述头部的最大外径之差即余量的值,所述第二规定值为所述阳螺纹的螺纹外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的所述颈下部附近具有凸缘部。3.一种零件固定构造,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栓将零件固定在装置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螺栓孔,其形成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所述螺栓的所述阳螺纹部拧合的阴螺纹部;所述螺栓,其拧合在所述螺栓孔中;支架,其固定设于所述零件,具有所述螺栓的所述颈下部插通的所述螺栓插通孔及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抵接的所述座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件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座部的所述平面部周围具有从所述平面部立设的壁部,所述平面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方祐亮中元善郎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