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4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按压开关,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该按压开关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上设有静触片,静触片上设有第一触点,静触片的上方设有动触片,动触片的上方设有推动件,动触片设有可与第一触点抵接的第二触点,推动件可透光,静触片还包括:电路板和发光件,电路板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触点和发光件均连接在电路板的电路上,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电路板的电路导通,使得发光件发光,发出的光透过推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按压开关,需要设置中空部和导光部件,中空部的设置会导致开关的整体体积增大,导光部件的设置会导致开关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增加了开关的零件成本及装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压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开关。
技术介绍
开关是用来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断开状态的电子元件。在很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开关,例如生活中使用的插座、计算机、计算器、自动门以及各种通讯电子设备等。图1为现有技术中按压开关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按压开关包括:底座01和外壳02,外壳02包括:外壳本体021和延伸部022,延伸部022内套设有上棘轮03和与上棘轮03齿合的下棘轮04,上棘轮03的上方设置有按钮07,用于对上棘轮03进行按压,上棘轮03设置有中空部031,该中空部031设置有指示灯05。为了将指示灯05发出的光导出,使得开关外部有亮光显示,在指示灯05的顶端与按钮07之间设置有导光部件06,且该导光部件06与按钮07固定连接。下棘轮04的下方设有使下棘轮04具有上弹趋势的弹簧08,弹簧08的下方设置有动触头09,动触头09的下方设置有静触头010,动触头09与静触头010均与底座01固定连接。动触头09与静触头010接触时,指示灯05发光;动触头09与静触头010不接触时,指示灯05不发光。可见,上述按压开关在采用指示灯05来判断设备中电路的导通和断开状态时,需要设置容纳指示灯05的中空部031和将指示灯05发出的光导出的导光部件06,中空部031的设置会额外占用开关的内部空间,导致开关的整体体积增大;导光部件06的设置会导致开关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增加了开关的零件成本及装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压开关,用以解决在采用指示灯来判断设备中电路的导通和断开状态时,需要设置容纳指示灯的中空部和将指示灯发出的光导出的导光部件,中空部的设置会导致开关的整体体积增大,导光部件的设置会导致开关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增加了开关的零件成本及装配成本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按压开关,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外壳,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静触片的上方设置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推动件,所述动触片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触点抵接的第二触点,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沿着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能上下运动,所述推动件可透光,所述静触片还包括:电路板和发光件,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发光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导通,使得所述发光件发光,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不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电路断开。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伸出的延伸部,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延伸部内且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能上下运动,所述推动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可选的,所述推动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推杆的侧壁上。可选的,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均位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方向上。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导轨上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能上下运动,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触点的上方,所述连接件的侧壁上套设有弹性件。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触点的顶部可卡入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触点的顶部相适应。可选的,所述动触片包括: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的动触片本体、固定片以及连接所述动触片本体和所述固定片之间的折片,相对于所述动触片本体,所述折片向下弯曲。可选的,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为银触点或钨铜触点。可选的,所述发光件为LED灯。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的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发光件和所述二极管依次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开关,通过设置静触片和动触片,静触片包括:第一触点、发光件和电路板,在电路板的电路上设置第一触点和发光件,在动触片上设置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电路板的电路导通,使得发光件发光;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不接触,电路板的电路断开,发光件不发光;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了内部空腔,底座上设置有静触片,静触片占用的空间即为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的内部空腔的一部分,静触片包括电路板和发光件,通过将发光件设置在电路板的电路上,发光件占用的空间即为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的内部空腔的一部分,而现有技术中指示灯的容纳空间并没有在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的内部空腔,而是通过在上棘轮(上棘轮位于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的内部空腔的上方)的中间设置中空部,将该中空部作为指示灯的容纳空间,这样一来,现有技术中的指示灯就额外占用了开关的体积,而将发光件设置在电路板上,发光件就不会额外占用开关的体积,会使得开关的整体体积减小;通过设置可透光的推动件,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开关设置的导光部件,使得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直接透过推动件,从而可以通过开关是否显示有亮光来判断设备中电路的导通和断开状态,由于无需设置导光部件,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关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增加了开关的零件成本及装配成本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按压开关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按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按压开关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工作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2、3和6示出的按压开关。本技术提供的按压开关包括:底座1和与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压开关,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外壳,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静触片的上方设置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推动件,所述动触片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触点抵接的第二触点,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沿着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能上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可透光,所述静触片还包括:电路板和发光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发光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导通,使得所述发光件发光,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不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电路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开关,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外壳,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静触片的上方设置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的上方设置有推动件,所述动触片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触点抵接的第二触点,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沿着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能上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可透光,所述静触片还包括:电路板和发光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发光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导通,使得所述发光件发光,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不接触,所述电路板的电路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伸出的延伸部,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延伸部内且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能上下运动,所述推动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推杆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超刘红根刘有成龙海岸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