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907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步骤为:采用锚杆支护的方式对硐室围岩进行初步支护,使周围破碎岩体形成承载结构;采用U型钢制作反拱梁和U型钢绑腿;在两排锚杆之间进行锚索支护;在U型钢绑腿与围岩之间进行注浆;硐室底部用混凝土回填至设计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采用U型钢反拱梁作为支护底板,破碎围岩采用锚注支护,结合锚索形成小结构承载体,在高地应力松软破碎围岩条件下,对硐室加大底板支护强度,控制硐室底鼓,通过锚注支护,增强岩体强度,提高小结构承载能力,一次有效支护增加硐室服务年限,可以减小返修率,节省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硐室围岩控制的
,尤其涉及一种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加深,地应力增大,对硐室围岩的支护强度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当前情况下硐室支护技术普遍采用锚杆、锚索、喷浆联合支护的一般支护方法,不能适应高地应力松软破碎围岩条件下的支护要求,尤其是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底板底鼓现象时有发生,所以高应力矿井普遍存在硐室围岩支护较难,返修率高的情况。公开号为CN1055696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头硐室的支护方法,首先铺设铁丝网片,然后打注锚杆和锚索,最后进行喷浆支护;其中,打注锚杆时,锚杆规格为φ20mm×2400mm,锚杆的间排距为800mm×800mm;打注锚索时,锚索采用规格为φ17.8mm×7300mm的钢绞线钢体,锚索托盘规格为300mm×300mm×16mm,锚索间排距为2100mm×2400mm,锚索托梁采用11#工字钢梁,相邻两排锚索共用一根3m长的11#工字钢梁连接,11#工字钢两端各留300mm;喷浆支护时,喷浆厚度200mm,强度C20。该方法支护强度较低,不适应深埋硐室高地应力松软围岩条件下,硐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锚杆支护的方式对硐室围岩进行初步支护,使周围破碎岩体形成承载结构;S2:采用U型钢制作反拱梁和U型钢绑腿,反拱梁与U型钢绑腿之间采用耳式连接;S3:在两排锚杆之间进行锚索支护;S4:在U型钢绑腿与围岩之间进行注浆;S5:硐室底部用混凝土回填至设计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锚杆支护的方式对硐室围岩进行初步支护,使周围破碎岩体形成承载结构;S2:采用U型钢制作反拱梁和U型钢绑腿,反拱梁与U型钢绑腿之间采用耳式连接;S3:在两排锚杆之间进行锚索支护;S4:在U型钢绑腿与围岩之间进行注浆;S5:硐室底部用混凝土回填至设计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应力破碎围岩硐室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硐室两帮对称布置三排锚杆,单排设置四根锚杆,位于顶角的锚杆向上倾斜15度,位于底角的锚杆向下倾斜15度,锚杆间距为1100mm,排间距为1000mm;硐室顶板的一排锚杆中布置五根锚杆,锚杆间隔角度30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应力破碎围岩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李刚张恺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