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全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99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纳滤系统的PH调节池内的PH传感器,PH传感器藕接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外接电源、第五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一光耦隔离器、第二光耦隔离器、第七电阻、第二放大器、比较器、单片机和加减泵;通过采用控制电路,能根据现场PH调节池内的PH值进行实时自动调节,避免人工调节PH值的误操作,同时PH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信号进行两级放大,使得控制电路的控制更加精准灵敏;采用隔离放大电路,保护系统硬件不受共模电压损坏,具有非常高的共模抑制能力,同时解决了噪声拾取的问题;该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稳定性高,可靠性强,增强了控制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全自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全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率递增,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国内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堆肥等几种处理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均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垃圾渗滤液,渗滤液直接影响一方的水土生态,是实现无公害垃圾处理的关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厌氧处理、气体强化陶瓷膜MBR系统处理、纳滤/反渗透深度处理、浓缩液处理和污泥处理,PH是纳滤处理系统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对于纳滤系统,PH值一般在6.8以下,过高的PH值会导致水体中的钙、镁等离子在膜表面产生结垢,造成膜通量的衰减,当PH值不满足处理要求时,需要通过投加碱的方式来调节,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对纳滤系统的碱投加量通过人工计量的方式投加,PH值难以控制且很难精确条件,同时人工操作容易产生误判断从而导致整个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性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纳滤系统存在无法自动调节PH值,人工投碱易产生误判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全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纳滤系统的PH调节池内的PH传感器,PH传感器藕接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外接电源、第五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一光耦隔离器、第二光耦隔离器、第七电阻、第二放大器、比较器、单片机和加减泵;所述PH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PH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外接电源,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三电容,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一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第一光耦隔离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同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全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纳滤系统的PH调节池内的PH传感器,PH传感器藕接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外接电源、第五电阻、第一放大器、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一光耦隔离器、第二光耦隔离器、第七电阻、第二放大器、比较器、单片机和加减泵;所述PH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PH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外接电源,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三电容,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一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第一光耦隔离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七电阻连接外接电源,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输出端,第一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二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光耦隔离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光耦隔离器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光耦隔离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外接基准电压,比较器的电源端连接外接电源,比较器的接地端接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单片机的输出端控制连接加碱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加正代长银颜加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鹏翔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