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85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包括封闭式黑箱(6),在黑箱内设置可移动发热体(1)、内环境光源(2)、摄像头(3)及智能感应夜灯(4),可移动发热体具有拉动部件(7),在黑箱外部设置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5),内环境光源与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相连接,智能感应夜灯根据可移动发热体的移动和内环境光源的光度发光或不发光,所述摄像头对智能感应夜灯进行检测,判断智能感应夜灯能否在低于0.5LX亮度下发光,或者是能否在高于1.5LX下不发光,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产线大批量生产时的智能感应夜灯的检测,操作流程简单,操作速度快,测试精度准,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
本技术涉及灯具测试
,尤其是一种抗干扰低功耗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
技术介绍
在一般智能感应夜灯的生产流程中,都需要进行产品的灵敏测试,以保证产品在规格内,达到设计触发要求才会启动发光,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而灵敏测试也是智能感应夜灯在实际生产检测中的一个难点。现有的智能感应夜灯的灵敏测试方式是采用人工感应的方式,人体靠近智能感应夜灯并进行动作,来触发产品设计的人体感应功能,这样就增加了智能感应夜灯灵敏检测的人工成本,并且人工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容易产生误差,精准度不够,影响了智能感应夜灯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小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较好的解决了智能感应夜灯在生产后遇到的测试问题。结构简单,测试方法简单,速度较快,测试精度准,效果较好,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包括封闭式黑箱,在黑箱内设置可移动发热体、内环境光源、摄像头及智能感应夜灯,所述可移动发热体具有拉动部件,在黑箱外部设置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所述内环境光源与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智能感应夜灯根据可移动发热体的移动和内环境光源的光度发光或不发光,所述摄像头对智能感应夜灯进行检测。进一步,所述可移动发热体的温度为人体温度。进一步,在可移动发热体移动且所述内环境光源的光度低于0.5LX时,智能感应夜灯发光。再进一步,在可移动发热体移动且所述内环境光源的光度高于1.5LX时,智能感应夜灯不发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黑箱内装有内环境光源,并外接了光源亮度控制器,来控制黑箱内的光度为0.5LX或1.5LX。摄像头用来检测放入的智能感应夜灯是否启动发光,判断智能感应夜灯是否合格。具体是:在有热源触发智能感应夜灯的人体感应功能后,不同环境亮度下,智能感应夜灯能否在低于0.5LX亮度下发光,或者是能否在高于1.5LX下不发光,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本技术使用发热块充当热源(37℃)来模拟人体温度,并可以拉动实现模拟人体动作,以此来触发产品设计的人体感应功能。适合产线大批量生产时的智能感应夜灯的检测,操作流程简单,操作速度快,测试精度准,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如图1所示,包括封闭式黑箱6,在黑箱内设置可移动发热体1、内环境光源2、摄像头3及智能感应夜灯4,所述可移动发热体具有拉动部件7,在黑箱外部设置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5,所述内环境光源与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智能感应夜灯根据可移动发热体的移动和内环境光源的光度发光或不发光,所述摄像头对智能感应夜灯进行检测。所述可移动发热体的温度为人体温度,一般为37℃。在可移动发热体移动且所述内环境光源的光度低于0.5LX时,智能感应夜灯发光。在可移动发热体移动且所述内环境光源的光度高于1.5LX时,智能感应夜灯不发光。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整体设置在黑箱6之中,如图1所示,在黑箱中包括有可移动发热块1模拟人体温度(37℃),内环境光源2,摄像头3,以及外接的光源亮度控制器5。本实施例的测试目的是: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检测智能感应夜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能否在高于1.5LX环境中,有人体活动而不启动;在低于0.5LX的环境下,有人体活动而启动。本技术的测试原理是:使用可移动发热块充当热源(37℃)来模拟人体温度,并可以拉动实现模拟人体动作,以此来触发智能感应夜灯的人体感应功能。黑箱内环境发光源与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连接,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来控制黑箱内的光度为0.5LX或1.5LX。摄像头用来检测放入的智能感应夜灯是否启动发光,判断智能感应夜灯是否合格。在有热源触发智能感应夜灯人体感应功能后,不同环境亮度下,智能感应夜灯能否在低亮度环境(低于0.5LX)下发光,能否在高亮度环境(高于1.5LX)下不启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本技术的测试步骤是:1、将被测试的智能感应夜灯放入黑箱的产品放置区域;2、设置黑箱环境亮度为1.5LX时,并且拉动发热块,产生热源移动,摄像头检测到放入黑箱的智能感应夜灯不启动,即为合格产品。反之不合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黑箱内装有内环境光源,并外接了光源亮度控制器,来控制黑箱内的光度为0.5LX或1.5LX。摄像头用来检测放入的智能感应夜灯是否启动发光,判断智能感应夜灯是否合格。具体是:在有热源触发智能感应夜灯的人体感应功能后,不同环境亮度下,智能感应夜灯能否在低于0.5LX亮度下发光,或者是能否在高于1.5LX下不发光,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本技术使用发热块充当热源(37℃)来模拟人体温度,并可以拉动实现模拟人体动作,以此来触发产品设计的人体感应功能。适合产线大批量生产时的智能感应夜灯的检测,操作流程简单,操作速度快,测试精度准,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现场使用过程中请参照前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新型的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微调。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微调、原则内等同维修、微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包括封闭式黑箱(6),其特征在于,在黑箱内设置可移动发热体(1)、内环境光源(2)、摄像头(3)及智能感应夜灯(4),所述可移动发热体具有拉动部件(7),在黑箱外部设置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5),所述内环境光源与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智能感应夜灯根据可移动发热体的移动和内环境光源的光度发光或不发光,所述摄像头对智能感应夜灯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感应夜灯的光度测试治具,包括封闭式黑箱(6),其特征在于,在黑箱内设置可移动发热体(1)、内环境光源(2)、摄像头(3)及智能感应夜灯(4),所述可移动发热体具有拉动部件(7),在黑箱外部设置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5),所述内环境光源与外接光源亮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智能感应夜灯根据可移动发热体的移动和内环境光源的光度发光或不发光,所述摄像头对智能感应夜灯进行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奕锴戴柳叶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