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47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回转内环、内环孔、回转外环、外环孔、控制装置端盖、回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固定环、固定螺栓、电机端盖、电动机、电机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结构上设有回转控制装置,通过滑动移动滑块,使其带动传动齿条抵抗复位弹簧的推力移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旋转,通过传动齿轮的旋转,带动副传动齿条移动,并驱动扇叶传动齿轮旋转,当扇叶传动齿轮旋转时,传动杆将会旋转推动传动副杆向下移动,配合升降辅助杆使传动升降块下降,通过传动升降块的下降,带动回转降速块移动,向回转器靠近并贴合,最后通过摩擦对回转器进行降速,达到对回转器控制速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属于回转机构领域。
技术介绍
回转机构是使起重机或其他机械的回转部分绕其回转中心线,实现回转运动的机构,配合其他机构完成货物的空间运输任务或其他工作循环,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回转支承组成。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490553.9的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架、底座、机身、操作盘、回转装置、传输带、移行机、滚床、移行限位板、回转减速器、回转台、检测器、散热器,所述支架设在底座上,所述机身上设有操作盘,所述操作盘与回转装置相连接,所述检测器连接着散热器,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回转器的转速控制较差,导致对工作的速度减速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回转器的转速控制较差,导致对工作的速度减速较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回转内环、内环孔、回转外环、外环孔、回转器外壳、控制装置端盖、回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固定环、固定螺栓、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回转内环(1)、内环孔(2)、回转外环(3)、外环孔(4)、回转器外壳(5)、控制装置端盖(6)、回转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固定环(8)、固定螺栓(9)、电机端盖(10)、电动机(11)、电机控制器(12),所述回转内环(1)与内环孔(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转外环(3)下表面嵌入安装有外环孔(4),所述回转器外壳(5)上表面与控制装置端盖(6)相焊接,所述回转控制装置(7)与控制装置固定环(8)右侧面相连接,所述固定螺栓(9)位于电机端盖(10)右侧面,所述电动机(11)上表面嵌入安装有电机控制器(12),所述回转控制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生产线上的回转移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回转内环(1)、内环孔(2)、回转外环(3)、外环孔(4)、回转器外壳(5)、控制装置端盖(6)、回转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固定环(8)、固定螺栓(9)、电机端盖(10)、电动机(11)、电机控制器(12),所述回转内环(1)与内环孔(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转外环(3)下表面嵌入安装有外环孔(4),所述回转器外壳(5)上表面与控制装置端盖(6)相焊接,所述回转控制装置(7)与控制装置固定环(8)右侧面相连接,所述固定螺栓(9)位于电机端盖(10)右侧面,所述电动机(11)上表面嵌入安装有电机控制器(12),所述回转控制装置(7)包括移动滑块(701)、传动齿条(702)、复位弹簧(703)、传动齿轮(704)、副传动齿条(705)、扇叶传动齿轮(706)、传动杆(707)、传动副杆(708)、升降辅助杆(709)、传动升降块(710)、回转降速块(711),所述移动滑块(701)与传动齿条(702)相焊接,所述复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静蕊潘清云潘珍珠
申请(专利权)人:夏罗登工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