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41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挖泥泵,包括:泵壳,泵壳的内部具有泵腔,泵壳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出管,密封安装于出口;进管,密封安装于进口;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泵腔;振动筛,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布置,集料壳,集料壳的内部具有集料腔,集料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和落料口,集料腔与进料口、落料口均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在位于泵腔内的叶轮的作用下,淤泥连同混在淤泥中的砂石等体积大、质量重的异物被振动筛隔离,并沿振动筛输送至集料壳的集料腔室内,最后从落料口落出,淤泥沿进管→泵腔→出管的方向输送,从而在进入泵腔前将体积大、质量重的异物从淤泥中分离、单独输送,防止在泵腔内高速运动造成损坏泵壳、叶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泥泵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介质泵
,具体涉及一种挖泥泵。
技术介绍
挖泥泵,主要用于河道、下水管道等的疏浚工作。将河道、下水管道内的淤泥挖出,从而保持水流畅通。工作时,淤泥中经常会存在砂石等体积大、质量重的异物,当异物随淤泥、水进入泵腔后会对泵腔、泵腔内的叶轮冲击,影响挖泥泵的正常作业。技术实施例内容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泥泵,用以解决现有淤泥中的异物对泵腔、叶轮冲击而造成的影响挖泥泵正常作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挖泥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具有泵腔,所述泵壳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泵腔与所述进口、所述出口均连通;出管,密封安装于所述出口;进管,密封安装于所述进口;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泵腔;振动筛,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布置,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穿出设置在所述进管的上端的砂石出口;集料壳,所述集料壳套设于所述进管的外部,所述集料壳的内部具有集料腔,所述集料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和落料口,所述集料腔与所述进料口、所述落料口均连通,所述进料口以能够接收从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滚落的砂石的方式布置,所述落料口设置在所述集料壳的下部。可选的,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泵壳的端面的中部。可选的,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泵壳的远端。可选的,所述集料腔的上部的底壁的高度沿远离所述进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可选的,所述集料腔的下部的底壁的高度沿靠近所述落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可选的,挖泥泵一实施例还包括砂石输送装置,所述砂石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落料口的下方,以接收从所述落料口滚出的砂石并输送至远离所述挖泥泵的位置。可选的,挖泥泵一实施例还包括封堵件,所述进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料口的上边缘之间留有连接间隙,所述封堵件覆盖所述连接间隙。可选的,挖泥泵一实施例还包括集料斗,所述集料斗为开口向上的漏斗状,所述集料斗固定于所述落料口与所述砂石输送装置之间。可选的,所述集料斗的中轴线与所述落料口的轴线重合。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在位于泵腔内的叶轮的作用下,淤泥连同混在淤泥中的砂石等体积大、质量重的异物被振动筛隔离,并沿振动筛输送至集料壳的集料腔室内,最后从落料口落出,淤泥沿进管→泵腔→出管的方向输送,从而在进入泵腔前将体积大、质量重的异物从淤泥中分离、单独输送,防止在泵腔内高速运动造成损坏泵壳、叶轮,从而保证了较长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护、更换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挖泥泵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一实施例剖视图;图3为图2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区域Y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00、泵壳;110、泵腔;120、进口;130、出口;140、异物;200、出管;300、进管;400、叶轮;410、转动轴;420、动力输入端;500、振动筛;510、出料端;600、集料壳;610、进料口;620、落料口;630、集料腔;700、集料斗;800、封堵件;900、砂石输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挖泥泵,参照图1-图4,其包括:泵壳100,泵壳100的内部具有泵腔110,泵壳100上开设有进口120和出口130,泵腔110与进口120、出口130均连通;出管200,密封安装于出口130;进管300,密封安装于进口120,从而提供了淤泥沿进管300→泵腔110→出管200的方向流动的通道;叶轮400,可转动地安装于泵腔110,对淤泥的流动提供动力,并且叶轮400安装后续提供淤泥沿进口120→出口130的方向流动的动力,另外叶轮400的一种安装方式为:叶轮400固定于一转动轴410,转动轴410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泵壳100,另外,为了方便驱动,转动轴410没有安装叶轮400的一端延伸出泵壳100,并且在该端部安装一如齿轮、链轮、皮带轮等动力输入端420,通过电机等动力单元与该动力输入端420传动连接,驱动叶轮400转动;振动筛500,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布置,此处,从进管300背离进口120的一端向进口120的一端的方向为“前”,其反方向为“后”,振动筛500的出料端510穿出设置在进管300的上端的砂石出口130,从而将隔离在振动筛500上的砂石等体积大、质量重的异物140进入泵腔110前与泥浆分离并输送至进管300外,避免上述异物140随泥浆进入泵腔110后高速运动造成损坏泵壳100、叶轮400,从而保证了较长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护、更换成本;集料壳600,集料壳600套设于进管300的外部,集料壳600的内部具有集料腔630,集料壳600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610和落料口620,集料腔630与进料口610、落料口620均连通,进料口610以能够接收从振动筛500的出料端510滚落的砂石的方式布置,落料口620设置在集料壳600的下部,从振动筛500的出料端510滚落的砂石等异物140经进料口610进入集料腔630内,最终经落料口620落出,从而实现砂石等异物140的输送路径。采用振动筛500对混在泥浆中的砂石等异物140进行隔离,随着振动筛500的输送上述异物140会被振动,使得附着于异物140表面的泥浆回落至进管300中,防止泥浆附着在异物140表面造成异物140之间、异物140与集料腔630之间的粘连,利于异物140从集料腔630的内壁剥离。另外,进口120设置于泵壳100的端面的中部。泵壳100的端面的截面积大于周侧的截面积,故,进口120设置于泵壳100的断面的中部,以保证泥浆能够以较大的流量流入泵腔110内。专利技术人发现,挖泥泵利用了离心原理,由离心力公式可知,在距离叶轮400的转动中心距离最大处的离心力最大,因此将出口130设置在泵壳100的远端(周侧)可保证泥浆具备较大的离心力,从而具备较大的流动速度,从而便于泥浆的高效输送。专利技术人发现,由振动筛500输送的砂石等异物140落入集料腔630上部后,会滞留、堆积在进料口610附近,因此,专利技术人将集料腔630的上部的底壁的高度设置成沿远离进料口610的方向逐渐减小的结构形式,参照图3,其沿线性减小(形成斜坡),当然其也可沿抛物线等其他曲线减小,使得异物140在自重作用下即可沿远离进料口610的方向向下滚动,防止异物140在进料口610附近的滞留、堆积。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异物140滚至落料口620附近时有滚动不顺畅的情形,因此,专利技术人将集料腔630下部的底壁的高度设置为沿靠近落料口620的方向逐渐减小的结构形式,参照图4,,其沿线性减小(形成斜坡),当然其也可沿抛物线等其他曲线减小,使得异物140在自重作用下即可滚向落料口620,经落料口620滚出,防止异物140在落料口620附近的滞留和堆积。另外,专利技术人发现,随着疏浚工作的进行,落料口620下方的异物140越来越多,造成占用空间、甚至影响挖泥泵正常作业的情况,因此,专利技术人通过设置砂石输送装置900解决该异物140堆积在落料口620下方的问题,具体地,砂石输送装置900设置在落料口620下方,以接收从落料口620滚出的砂石,并且将砂石输送至远离挖泥泵的位置。砂石输送装置900可采用振动筛500、输送皮带等输送装置。由上可知,进料口610、砂石出口130的大小除应当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泥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具有泵腔,所述泵壳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泵腔与所述进口、所述出口均连通;出管,密封安装于所述出口;进管,密封安装于所述进口;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泵腔;振动筛,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布置,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穿出设置在所述进管的上端的砂石出口;集料壳,所述集料壳套设于所述进管的外部,所述集料壳的内部具有集料腔,所述集料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和落料口,所述集料腔与所述进料口、所述落料口均连通,所述进料口以能够接收从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滚落的砂石的方式布置,所述落料口设置在所述集料壳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泥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内部具有泵腔,所述泵壳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泵腔与所述进口、所述出口均连通;出管,密封安装于所述出口;进管,密封安装于所述进口;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泵腔;振动筛,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布置,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穿出设置在所述进管的上端的砂石出口;集料壳,所述集料壳套设于所述进管的外部,所述集料壳的内部具有集料腔,所述集料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和落料口,所述集料腔与所述进料口、所述落料口均连通,所述进料口以能够接收从所述振动筛的出料端滚落的砂石的方式布置,所述落料口设置在所述集料壳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泵壳的端面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泵壳的远端。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王慧琳王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峥嵘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