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污染物滞留设施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污染物滞留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有多层过滤层的雨水污染物滞留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开发建设更加广泛,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使得雨水的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导致大城市每年都会出现“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同时引发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水安全缺乏保障、水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申请公布号为CN10829861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主要利用设置的多个净化层来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净化目的,此生物净化滞留带整体为漏斗形且外部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围堰,其目的是使城市雨水更多的滞留,滞留雨水在经过多个净化层的净化后经过透水层到达蓄水层,通过蓄水层底部的透水管和排水管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出。但显而易见的是,此生物净化滞留带整体设计过于复杂,各层所需的原材料要求高,实施起来成本很高且实施难度大,不利于海绵城市的推广建设。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更易于实现且效果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污染物滞留设施,包括植被层和蓄水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层、种植层、填料层、砂滤层和砾石排水层,所述植被层、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层、填料层、砂滤层和砾石排水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为砂质土壤,其厚度不少于250mm,在种植层上种植景观植被,所种植植被组成植被层;所述种植层上铺盖树枝、树根、树皮或树叶,形成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厚度为30mm;所述蓄水层高度不少于200mm,且距离地面不少于100mm;所述填料层由80%的河沙、5%的粘土、5%的炉渣、5%的粉煤灰和5%的腐殖质组成,厚度为250mm;所述砂滤层选用中粗砂,其厚度为50mm;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污染物滞留设施,包括植被层和蓄水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层、种植层、填料层、砂滤层和砾石排水层,所述植被层、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层、填料层、砂滤层和砾石排水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为砂质土壤,其厚度不少于250mm,在种植层上种植景观植被,所种植植被组成植被层;所述种植层上铺盖树枝、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昌人,肖凯伦,
申请(专利权)人: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