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缓冲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276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27
本申请提供一种绿地缓冲带系统,包括缓冲带本体,所述缓冲带本体包括砾石层、粗砂层、碎石层、透水过滤层和防水阻隔层,所述粗砂层设置在碎石层的上方,所述砾石层设置在粗砂层的上方,所述透水过滤层分别设置在砾石层与粗砂层之间以及粗砂层与碎石层之间,所述防水阻隔层包覆在缓冲带本体的两侧和底部。本申请通过结构简单合理的缓冲带本体结构,所述缓冲带本体能够对流入本绿地缓冲带系统的降雨径流进行缓冲、渗透和存储,通过在砾石层、与粗砂层和碎石层之间设置透水过滤层,使得本绿地缓冲带系统能够过滤雨水中携带的污染物,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并降低了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生态的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地缓冲带系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
,特别涉及一种绿地缓冲带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城市硬化面积的增加阻断了降雨径流下渗的出路,这样势必会造成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城市硬化面积的增加造成路面污染物的增加,降雨冲刷路面会造成城市面源污染;另外,城市硬化面积的增加破坏自然水文循环,引起缺水现象,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此外,频繁出现的暴雨内涝、城市缺水和面源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也被提出,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植草沟有吸水、渗水、净水的功能,有湿式植草沟、干式植草沟和转输型植草沟等类型。但是,现有的植草沟对高强度降雨径流均起不到缓冲消能的作用,排入的雨水在植草沟内停留时间较短,不能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另外,植草沟内储存的雨水未能起到延时回用的目的。还有,冬季道路的融雪水含有大量的融雪剂成分,直接流入绿地内会对草地和土壤有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消能、生态环保的绿地缓冲带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地缓冲带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地缓冲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带本体,所述缓冲带本体包括砾石层(1)、粗砂层(2)、碎石层(4)、透水过滤层(3)和防水阻隔层(7),所述粗砂层(2)设置在碎石层(4)的上方,所述砾石层(1)设置在粗砂层(2)的上方,所述透水过滤层(3)分别设置在砾石层(1)与粗砂层(2)之间以及粗砂层(2)与碎石层(4)之间,所述防水阻隔层(7)包覆在缓冲带本体的两侧和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地缓冲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带本体,所述缓冲带本体包括砾石层(1)、粗砂层(2)、碎石层(4)、透水过滤层(3)和防水阻隔层(7),所述粗砂层(2)设置在碎石层(4)的上方,所述砾石层(1)设置在粗砂层(2)的上方,所述透水过滤层(3)分别设置在砾石层(1)与粗砂层(2)之间以及粗砂层(2)与碎石层(4)之间,所述防水阻隔层(7)包覆在缓冲带本体的两侧和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地缓冲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素土夯实层(5),所述素土夯实层(5)设置在市政道路(9)和绿地(8)之间,在素土夯实层(5)的表面设有下凹式结构的凹槽,所述缓冲带本体设置在凹槽内且所述砾石层(1)的顶部与凹槽顶部相平齐,在缓冲带本体的底部与凹槽之间设有防水阻隔层(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地缓冲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呈平行间隔设置的渗排水管(6),所述渗排水管(6)的一端设置在碎石层(4)内,渗排水管(6)的另一端沿碎石层(4)的底部延伸并至所述绿地(8)的土壤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地缓冲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渗排水管(6)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渗水孔(61)。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乔永波安乐
申请(专利权)人:亿利首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